下载此文档

I型超敏反应.ppt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本特点:引起变态反应的变应原种类繁多,可以为完全抗原,也可以为半抗原。这种反应具有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和记忆性的特征,可涉及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整个过程,但以某一种类型的反应为主。
分型:1963年,coombs和Gell根据变态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变态反应分为四型,即I、II、III和IV型,又分别称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中前三型均由体液免疫介导,第IV型由细胞免疫介导。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概念: Ⅰ型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IgE,吸附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该种抗原时,抗原与细胞上的IgE结合,并使细胞中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主要特点:
、消退快,一般不易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多表现为功能的紊乱;
,参与的细胞为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


参与的I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
参与I型变态反应的抗体
参与I型变态反应的细胞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
(一)致敏阶段:
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的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同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
(二)发敏阶段: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后,可迅速同结合在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R上的紧密相连的IgE抗体形成“桥联”结合,使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胞内的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过敏反应。
(三)介质释放及其生物学效应
***(histamine):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作用于神经末梢致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过敏性休;
(kinin):
促进血浆中的缓激肽和其它激肽类物质的转换和释放,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刺激痛觉神经产生疼痛。
(SRS-A):由细胞膜磷脂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衍生而成,可使平滑肌强烈长久收缩、痉挛且不能被抗组***药缓解;
(PG):也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并调节组***的释放(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
(PAF):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可凝聚和活化血小板而使之释放组***、5-羟色***等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过程
常见疾病:
1、全身性过敏反应:
药物性过敏性休克: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以青霉素等药物和再次使用抗***血清时容易出现;
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破伤风抗***)
2、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3、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湿疹和血管性水肿。
影响与调节因素:
(一)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且常有家族史,与遗传有 关。
(二)调节因素:组***(-)、环腺苷酸(-)、嗜酸性粒细胞(-)
(三)特应症(atopy):发生过敏的倾向。
防 治 原 则
预防原则:

:短期内进行小剂量、多次注射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采用多次、少量、长间隔(5~7天)皮下注射特异性必要性进行减敏治疗;
药物治疗:
:色苷酸二钠等。
:苯***,扑尔敏,异丙嗪等抗组***药物。
:肾上腺素,氢化可地松、葡萄糖酸钙及 维生素C等可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谢谢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有关可能的变应原

I型超敏反应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362 KB
  • 时间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