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着一品字 境界全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着一“品”字 境界全出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诗歌教学应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抓住一个“品”字,尽展诗歌教学的全新境界。“品”分三个层面:即品读、品义、品味。这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品读是初步感知阶段,品义是深层感知阶段,品味是高级感悟升华阶段。
  【关键词】诗歌教学品读品义品味
  
  诗歌是一种情感载体。诗歌教学应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抓住一个“品”字,尽展诗歌教学的全新境界。“品”分三个层面:即品读、品义、品味。这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品读是初步感知阶段,品义是深层感知阶段,品味是高级感悟升华阶段。
  品读:这个阶段以“读”为中心,除了读准字音、节奏外,更主要是通过读,初步感知意境、情境。如《再别康桥》用独特的构思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连用了三个“轻轻的”的句子,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舍难分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营造了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作者的爱国情感逐渐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中,每小节采用了“我愿意是……”开头的格式,诗人把自己说成“急流”、“荒林”、“废墟”、“云朵”、“破旗”,把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中常有带问的句子,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三例都是问句,但问法各异,表情也迥然。品读这三种问句,要区别对待:设问需要回答,是种探问的语气;询问不需回答,读时要注意体会问的情味;反问是问理,语气强烈。品读是知其然阶段,此时的美感和情感是凭直觉获得的。比如读过“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便感到意境很美,仅此就足够了。
  品义:诗歌的语言凝练、精当,往往一字千斤。在诗歌教学中,品义是理解阶段,除了理解诗歌现象上的意义,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更深层的语境意义中去。例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句中的一个“落”字关情极大。“落”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义项:一是衰败;二是初、始。若取前者就是在江南衰败之时,遇上了好朋友。但联系背景来看就不同了。诗的前两句是追忆诗人与李龟年在唐帝国开元盛世时见面的事,后两句是安史之乱后,在江南再度相逢。两次不同背景的见面,世事沧桑,物是人非,自然引发诗人诸多感叹,诗句寄发的是“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沧桑之慨。故“落花”应理解为“初放之花”。品出这一词的深意,全句的深意也便昭然了。品义看起来只局限于词、句的理解,但这些词、句含义深刻,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往往关涉到理解全诗,故不能忽视。
  品味:这是诗歌教学的最高层次、最

着一品字 境界全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