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浅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右玉县工商局 李瑞红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确立,不仅表明中
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的探索上走向成熟,同时,法治与德治
相结合的思想,也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的深刻而全面
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治国,从
它的基本含义来看,指的是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引导公
民有序、有控、有规范地进行各种活动,以便维护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因此,治国既需要强制,又需要协调;既要加强
法律建设,又要加强道德建设,前者的功能主要是法治,后
者的功能主要是德治,二者结合越紧,就越能促进社会文明
进步。
一. 以德治国思想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吸收
以德治国思想是 21 世纪之初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提出
的,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结合当代
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趋势,重新认识中国丰厚的道德文化遗
产,重新评价西方伦理道德思想,批判吸收传统德治思想中
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现实意义的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建立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新型的思想道德体系。
..
.
(1)批判吸收中国传统德治思想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 5 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关于人的道
德修养的智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道德
历来就是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
具。传统道德观念固然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但数千年来,
它们又的确充当了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我国
古代有着丰富的德治传统,从原始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末
期,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完善
的伦理道德体系,为我国传统治国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
关系。 4 千多年前, 禹以其高尚的德行为后世治国者树立了
榜样。《史记》中写道:“禹为人敏而克勤;其德不违,其
亲可仁,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伟伟穆穆,
为纪为纲。”‘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其品德高尚最好的证
明。《左传》记载周代人对禹由衷赞美的话说: “美哉禹公,
明德远矣!”
公元前 11 世纪周公旦提出了‘敬德保民’思想。他的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说明周公十分重视道
德在治国中的作用。 三国时期, 曹操写诗赞美说,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道出了道德在治国中的重大社会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促进了中国传
统德治思想的发展。孔子尊崇尧、舜、禹、周公等人物,倡
..
.
导‘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对于德治,孔子在《论语·为
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说,执政者治理国家只有施行德政、德治,才会有威
信,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和归顺。孔子还说:“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孔子看来,刑、政只能起***的作用,德、礼则可以笼络
人心。孔子的这一认识,揭示出了德治的独特作用。
孟子也主张对百姓要重视道德教化,力主施行仁政。孟
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
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又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
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
保四体。”在孟子看来,道德所带来的社会政治功能,是直
接用政治手段所达不到的,揭示出德治的社会价值是任何其
他东西无法比拟的。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继承
了前代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如何‘为政以德’的
统治谋略,并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唐朝史官
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中记载了李世民励精图治,纳谏任
贤,轻徭薄赋,改革吏治,促进了唐朝生产力的发展,成就
了空前繁荣的‘贞观之治’。
我国传统德治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既不乏合理的成分,也包含着许多应该抛弃的东西,***
..
.
提出以德治国既不是对我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完全搬用,
也不是与我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绝

浅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阳仔仔
  • 文件大小100 KB
  • 时间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