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重点提示: 1 、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情景交融,想象丰富。教学时间安排: 3 课时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教学重点: 1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一、课前口语训练 1 、请两名同学进行课前演讲; 2 、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二、朗读这首诗 1 、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 、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 2 遍; 3 、老师范读这首诗; 4 、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 2 遍。三、教师简介作者王建(约 767-830 ) ,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 775 )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 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 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仰望明月, 凝思入神, 丝丝寒意, 轻轻袭来, 不觉浮想联翩, 那广寒宫中, 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 那么月中的白免呢, 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当空, 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 有谁不在注目明月, 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 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宫的凄清, 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 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 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五、分小组讨论 1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 、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六、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 、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 、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第二课时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 、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 、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二、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 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在学****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检查”。 1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 、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 、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下面, 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