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点难点及措施.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场地平整的技术重点和监理对策
1、场地平整前,应对场地进行排水与现场查勘场地情况,并作好记录。
2、填方施工之前,应根据工程特点,静压方桩施工,大型静压桩机行走的地基承载要求,对探知的浅层地下障碍物进行清理,并表层软土或淤泥进行清理。
3、如清淤深度超过设计基础深度即基坑开挖深度(本项目一般不会出现此现象)填土方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回填土料不得影响桩基施工。碎石类土、建筑垃圾和爆破石渣,只能用作表层的填料;宜采用砂性土或粘土作为回填土。
(2)易腐烂的杂物,如木材,木屑,稻草等不能作为填方材料;
4、对于回填土方的压实度宜控制在85%左右。压实度太高且填土较厚则挤土效应明显,压实度过低则容易陷桩机。
5、场地应基本平整,不积水。
第二节、工程测量的技术重点和监理对策
一、工程测量的技术重点
本工程的结构平面尺寸和高程的控制对工程测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场地平面控制网和建筑物主轴线,应根据复核后的建筑红线桩或城市测量控制点准确定位测量,并应作好桩位保护。平面控制网桩位间距不应大于所用钢尺长度,并应组成闭合图形,其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要求。
2、 应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向混凝土底板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外廓轴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再放出细部轴线及有关边界线。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B)≤30
30<L(B)≤60
60<L(B)≤90
L(B)>90
±5
±10
±15
±20
注: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偏差应为±1′。
3、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外表面上,并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轴线的竖向投测,应以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为测站,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每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当三个点的标高差值小于3mm时,应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引测。竖向投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4、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其间距不应大于所用钢尺长度。控制轴线应包括:
建筑物外廓轴线;
变形缝、沉降缝两侧轴线;
楼梯间两侧轴线;
单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再测设细部轴线和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放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施工层放线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廊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L>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5、场地标高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水准点或已知标高点引测,引测标高宜采用附合测法,其闭合差不应超过±6mm(n为测站数)或±20mm(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
6、建筑物围护结构封闭前,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部,作为室装饰与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
7、在场地平面控制测量中,宜使用测距精度不低于±(3mm+2×l0-6×D)、测角精度不低于土5″级的全站仪或测距仪(D为测距,以mm为单位)。
在场地标高测量中,宜使用精度不低于S3的自动安平水准仪。
在轴线竖向投测中,宜使用±2″级激光经纬仪或激光自动铅直仪
二、工程测量的监理对策
1、本工程在施工前,监理方应要求承包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制“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理方将组织相关监理工程师甚至有关测量专家对承包方提交的“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应放在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上。
2、进行工程测量前,监理方应检查承包方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是否在检定有效期,检定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同时确保监理方复核用的仪器和工具也在检定有效期;并进行双方量具的比对工作,确保量具的准确性。另外监理方还应检查承包方测量人员是否经过测量专业培训,确保测量人员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所测结果能满足规要求。
3、监理方将对承包方提交的中间测量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并在现场用本公司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承包方的测量结果进行复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4、对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选择和布置,或对控制点的标桩设置和管理应有较高要求,以保证这些控制网、点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达到结构施工精度的要求。
5、对于曲线和曲面的施工测量,需要根据曲线或曲面的变化规律(如点或线的轨迹的数学方程式等),进行数学计算,测点的间距应能保证施

重点难点及措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swng35
  • 文件大小164 KB
  • 时间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