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袈裟.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袈裟袈裟”的种类, 主要的凡有三种, 它们是“五衣、七衣、大衣”, 合称为“三衣”。另外还有粪类扫衣、金缕衣、缦衣。“袈裟”是梵语, 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 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 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 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 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 然后缝合起来; 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 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 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袈裟”的制式, 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义的。第一: 印度地点处于热带, 人们多着白衣。佛教为了僧俗有别, 所以规定衣服染色。第二: 白色俗装, 比较亮丽; 法衣坏色, 不求美艳。第三: 割截缝制, 能以杜防典卖, 且无法移作他用。第四:染污杂碎,能除爱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坏, 可息盗贼夺衣之念。关于“袈裟”的颜色问题, 还有一些阐述, 不过一时无法作更多的介绍了。总而言之:佛制“袈裟”染色,主要用意在于“毁其形好,僧俗有别”。如梵纲经卷下说: “无论在何国土,比丘服饰,必须与其国人俗服有别”。“三衣”的用处: ——“五衣”是平常起卧时用的。也有说是工作时用的, 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不过在我国来说, 僧尼们在工作时, 都穿着国式的裤袄, 并未着用“五衣”。“七衣”是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是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大衣”是说法、论辩、羯磨,或是面见国王重臣时用的。原始的“袈裟”,本来是没有装配“衣钩”的。据四分律第四十说: “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舍( 俗人家), 深恐风吹袈裟, 脱肩落地”。由于这一因缘, 佛才听许诸比丘们, 在左肩胸前袈裟领边。穿钉钩钮, 以便系牢袈裟。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的“如意”形的“衣钩、衣环”。“三衣”的穿着,必须绕身三匝。并且可以视乎天气的冷热,随穿一件、两件、三件。如果夜里太冷,也可以把“大衣”盖在身上。又五分律说: “佛言: 若出村入村, 若出村入村, 若草木钩衣破、风土污坌入叶中(叶即衣相) ,或日曝坏衣色,听为护衣故,聚落外翻着袈裟。若衣易坏, 听颠倒着衣,上下安钩纽”。五分律卷二十谓, 依时宜, 袈裟听许反翻披着。复有不披袈裟亦不得罪者,此有四事,如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载,一无塔寺,二无比丘僧,三有盗贼,四国君不乐道。据戒坛经说: “五衣表断贪,净身业也。七衣表断瞋,净口业也。大衣田相, 长多短少, 表圣增凡减。并表断痴, 净意业也。”又据悲华经说: “佛于宝藏佛前,发愿成佛时,袈裟有五种功德。一者: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受记。二者:天龙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者: “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 饮食充足。四者: 若众生共相违背, 念袈裟力, 寻生悲心。五者: 若持此(袈裟)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摘自释氏要览) 以上所介绍的种种“袈裟”, 都是出家僧尼们所着用的“法衣”。除了那些之外, 还有一种叫做“缦衣”的“法衣”。这种“法衣”, 是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 它是给出家还未受戒的

袈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uiwei20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