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穴位敷贴技术.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穴位敷贴疗法
1
*
概述—历史源流
穴位敷贴技术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治病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2
*
概述—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3
*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组合以祛除病邪。
《理瀹骈文》:“膏中用药味,必的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
4
*
经络学说
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与体表的特定部位。经络学说是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
《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5
*
概述—治疗作用
消瘀散结
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效。
温经通络
穴位敷贴产生的灼热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效。
防病保健
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6
*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呼吸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
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虚人感冒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
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骨科疾病:各类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
7
*
适应证与禁忌证
禁忌证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
应禁止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
性太强的药物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
阴交等,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8
*
临床应用—常用药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9
*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10

穴位敷贴技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41807096
  • 文件大小348 KB
  • 时间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