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漫话道德经 - 漫话道德经.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导航通过学****本课程,你将能够: ●理解《道德经》的自然观、德观和处世观; ●把握道家的基本思想; ●改变为人处世之道; ●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一讲学****道德经》的自然观(上) 《道德经》, 又称《老子》, 传说为老子所作。老子又名老聃、李耳, 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 ,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其思想不同于儒家、名家等各家。老子提出:“道者, 反之动。”他主张以“道”为核心去反映宇宙、自然以及万事万物的规律。在他看来,事物的运动是对立统一的。他认为“柔能克刚”,故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进取; 主张“直觉冥想”,“绝圣弃智”。这些主张反映在治国思想上则为“无为而治, 知足不争”,即反对战争。可以说, 老子的思想在自春秋时期至今的几千年中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到《道德经》,可将其思想划分为自然观、德观和处世观。要点提示《道德经》的三部分内容: ①自然观; ②德观; ③处世观。一、玄而又玄的“道”与“名”《道德经》开篇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通过这段看起来“玄之又玄”的话,老子提出了其严谨、朴实的自然观。 1.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之道, 并非“道路”之“道”, 而是包含了宇宙万物本质的“道”。何谓“可道”? 何谓“非常道”? 举例说明, 同一支铅笔, 对于人类来说, 它因其功能和应用而被视为铅笔; 而对于猴子或小狗来说,它可能只是一件玩具、一根香肠抑或其它。对于同一件物体,人和动物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和认知。这反映出,道的本体是不变的, 但事物会因时间、空间以及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可道”和“非常道”的意义。 2. 名可名,非常名那么,何谓“名”、“可名”、“非常名”?人类在认识事物之后,要对其进行命名,也就是要对认识的结果做一个判断,让大家去共同遵守和认知。因此,“名”是对大家所认识现象的一个总结、一种表现形式。如前所述, 对于一支笔, 人和动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可名”对应“可道”,“非常名”则对应“非常道”。 3. 无名与有名最初,万事万物都是无名的。只有在人们对事物有所认知后,才能根据其外观特征、功能等为其命名。所以说, 无名是天地的初始, 而一旦人们对事物有了名象, 也就意味着能被人们所认知和应用,此即“有名,万物之母”。 4. 无欲与有欲人类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一直在不断地“格物致知”,也就是说,不断地对事物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能否透过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发现其背后的真理, 取决于人类在看到这些现象后能否产生“移情”, 即去探索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所以说,“恒无欲, 以观其妙”,当人类对自然现象没有探索的欲望时,只能停留在观看其玄妙变化的层面上; 有了探索的欲望时,就能知晓现象背后的真理,并加以利用。【案例】“格物致知”的应用从历史上讲, 人类自最早的事物发生, 就在不断地对事物的功能和应用“格物致知”。例如, 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人们发现, 当时, 它只是被用来制作兵器和农具, 而在今天,它可以被用于大到飞机小到针的诸多方面,功能已经非常广泛。《周易》中有个震卦。其中,“震”指的是雷。在上古时期,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尚未充分了解, 当天上打雷的时候, 他们认为那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惩罚。后来人类发现一个规律: 每当春雷来临, 春雨总是伴随其后, 为人类的耕种带来更好的条件。伏羲氏在发现自然奥秘的时候,隐约感觉到背后应该有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规律, 就立竿观影, 去观察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变化, 从而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阴阳学说和八卦。由是观之,人类“格物致知”的过程,也就是“恒有欲,以观其徼”的过程。 5. 玄之又玄在被认知前和被认知后, 事物自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名象却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会因为时间、空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判断和认知。因此,“同谓之玄”中的“玄”是指,事物的名象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固定的。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样是指人类开发同一事物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使对其利用率达到最高的过程。佛家有言:明心见性。同理,“玄之又玄”就是一个对事物明心见性,使其各正性命的过程。庄子说过:“六合之内, 圣人议而不论。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是指, 对于上下四方的万事万物, 人们即使见到的是同一个, 也是各有各的认识和体验, 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不能去争论。在六合之外同样有事物存在, 如果人们对同一事物能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部分,要“存而不议”,因为大家没有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认识事物,而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和好坏。释迦牟尼在圆寂时对弟子

漫话道德经 - 漫话道德经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18803505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