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元曲五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元曲五首【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元曲五首《醉太平》《天净沙》《大德歌》《十二月过尧民歌》《夜行船》二. 学****目标: 1 、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2 、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3 、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三. 知识归纳总结: 1 、元曲的兴盛: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 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1 )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 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 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 但到了南宋后期, 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 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 便日趋衰落。而民间长短句歌词, 经过长期酝酿, 到了宋、金对立时期, 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 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2 )外乐番曲的传入。(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 金、元时期, 战乱频仍, 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 再有乐器不同, 音调节拍各异, 旧调又不能合演, 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散曲的产生, 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 才应运而生。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3 )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4 )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 对文人不重视, 而那些优伶歌伎, 歌舞戏曲, 是为他们所欢迎的, 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 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这些地方, 也给予散曲发展以一定的影响。(5 )外族统治,汉人受尽压迫,或借散曲以抒郁愤。宋代先遭辽、金异族侵凌, 后则南宋亡于蒙古, 文人百姓忽然要接受异族之统治, 加以民不聊生, 社会秩序异常紊乱, 面对这么痛苦、不公的时代, 文人自然要借某种文学形式来宣泄怨悱无奈。元曲便是当时最适宜的文学形式。 2 、元曲的知识: 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 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 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 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 相当于宋词的词牌。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 即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一首独立的只曲, 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和小曲。不超过五十八字, 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山坡羊”等。不同的曲牌各自有不同的句数、字数, 每句的长短又不同, 而且用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 作者一定要按曲牌的要求填写曲词, 不可更改。套数沿自诸宫调, 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一般都有尾声, 并且要求一韵到底。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 调数也可多可少, 有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句数。散曲里还有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带过曲”, 它原来是同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曲调,如“中吕”里的“十二月”带“尧民歌”。带过曲有三支相连的,如“南吕”里的“骂玉郎”带“带皇恩”、“采茶歌”, 但比较少见。在字数方面, 无论小令或套数, 都要按曲牌的规矩填写曲词, 但作者可在曲牌的正文之外, 在句首或句中加添一些文字作帮衬补助之用, 使曲中文字气脉连贯、词意清楚。这些额外加添的字称为衬字。一般都使用口语。在音韵方面, 元散曲没有入声协, 余下的平、上、去三声, 可以混合使用, 比较自由, 使作者不致因韵脚受平仄限制而妨碍其表达和创作, 这是押韵的一个解放。但是散曲押韵, 必须一韵到底, 中间不得换韵,有时甚至是每句一韵。在这方面,格律又较诗、词严格。 3 、元曲作家: (1) 张可久(约 1270 ~ 1348 以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又《小山乐府》以散曲盛称于世。曲风雅丽, 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 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 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 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 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崇。(2) 白朴( 1226 — 1306 后), 元戏曲作家。字仁甫, 一字太素, 号兰谷先生。在元杂剧的创作中, 白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 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 敷演故事, 因旧题, 创新意, 词采优美, 情意深切绵长, 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3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元戏曲作家。号

元曲五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uandao1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