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刑事案件适用缓刑问题研究.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刑事案件适用缓刑问题研究
2

———————————————————————————————— 作者:
———————————————————————————————— 日期: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勿做商业用途
缓刑制度在我国刑罚执行过程中的适用
杨 玉
摘要:缓刑的正确适用,可以主动地表达惩罚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可以充分地贯彻和实现刑罚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防止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感化教育犯罪人,防止许多罪犯因受狱内不良影响,再度陷入犯罪泥潭。一味的强调从轻处分尽量判缓刑,那么无异于放虎归山,使其继续危害社会。过多判处缓刑,势必造成对犯罪的打击不力,有损于法律的严肃性,也有碍预防犯罪的效果。
关键词:犯罪 刑罚 缓刑 现状 问题 完善
我国刑法第四章第五节全面规定了缓刑制度,缓刑制度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的不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缓刑〞一语最早见于??中,然此古之“缓刑〞与今之缓刑非同义。作为立法意义上的缓刑,在我国出现是在清末制定的?大清新刑律?中,但却没有采用“缓刑〞之名,真正称之为缓刑的是在1911年的?暂行新刑律?中。现代意义上的缓刑最早产生于英国,由法官希尔〔Hill〕首创,但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而言,那么是在1870年美国波士顿的缓刑法中表达出来。缓刑制度是一种个别化、人道化的刑罚执行制度,它对改造犯罪分子和让他们重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实现刑罚的社会化;催促犯罪分子改正自新、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更能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然而,在缓刑的适用问题上我国各地法院做法不一,如一样案件在不同法院、不同审判员有不同判决,甚至截然不同。有些法院也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对缓刑的适用予以标准,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了?关于正确适用缓刑的指导意见?就从缓刑的具体适用作出了详实的规定。对此笔者表示赞同,这说明司法机关已经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缓刑制度已经出现一些问题,有必要对此予以完善。
  一、缓刑适用现状
4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勿做商业用途
  缓刑制度是我国刑法“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那么的重要表达。对催促犯罪分子改正自新、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保障人权、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缓刑就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刑罚。也就是说,对一些特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了法定的条件之后,可以在一定的期间内不予关押暂缓其刑罚的执行。根据本条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特定的犯罪分子。即刑罚条件是轻刑。二是所犯罪行情节较轻并有悔改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即实质条件,是看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不予关押不会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4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勿做商业用途
  同时,缓刑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缓刑具有减缓性或称为附条件消灭性,这是缓刑制度最鲜明的特点。即缓刑是对实刑执行强度的减轻,对执行期间的延缓;根据缓刑犯改造的表现,延缓后仍有继续执行的可能性。其次,缓刑具有附条件性,即条件不实现缓刑不消灭,刑法仍可能。也就是说不执行原判刑罚附有严格的条件,只有通过了规定的条件才能免除刑罚的执行。最后,缓刑具有期限性,即缓刑是个考验过程,是有期限的,因为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考察,才能检验出犯罪分子是否得到改造,刑罚的目的是否到达,从而决定原判刑罚

刑事案件适用缓刑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c
  • 文件大小160 KB
  • 时间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