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学史.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1996 年在题为《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 21 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的思想正逐步渗入到医学实践中,这昭示着 21 世纪的医学将不再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们对个体化诊疗的表述是:个体化诊疗是基于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体医疗设计,采取优化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使之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据此拓展到个性化养生保健以及包括人类生命前期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实现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 1. 医学模式的转变呼唤个体化医学 从病因的单一性转向复杂性过去两个世纪以来, 现代医学在认识疾病规律上基本上遵循着下列模式: 致病因子(外因)的作用性质特点——机体的反应表达——器官和组织的损伤——结局。这种模式在以外因为主导的疾病研究中,特别是针对感染性疾病常常是成功的。当致病因子的作用特点得到详尽阐明后, 通过拮抗治疗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进入 21 世纪以后,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基因病问题突出,成为主要矛盾。人类疾病防治及健康维护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生物医学防治手段的不断提高, 人们社会活动方式改变,活动范围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而导致身心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快速增加,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生物因素转向多因素生命科学向分子、亚分子水平的深入并未改变生物医学的本质, 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都表明,在对人类健康、生命威胁最大的那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的致病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并不占主导地位。生物医学(现代医学)再发达,对现代社会流行病亦能力有限。因此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乃势所必然。 从人的“病”转向病的“人”前述表明, 长期以来医学是以“疾病”为研究重点的, 侧重于研究人的“病”, 而忽略研究病的“人”。迄今已发现疾病达 3 万多种,针对单一病因的拮抗疗法使许多疾病仍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诸如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身疾病等,而且大量亚健康人群则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 同时, 辨病治疗带来的“一刀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不仅疾病治疗需要个体化,养生保健同样需要个体化。实践证明以研究“疾病”为主的医学模式是被动的,面临着诸多困惑,因而医学模式必须从“疾病医学”向“预防医学”转变;从“群体医学”向“个体医学”转变, 树立以人为本的健康目的。个体化诊疗的提出顺应了医学发展与时代需求, 不仅有助于实现医学治愈疾病的基本目标,更有助于实现医学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的调整。 2. 个体化医学产生的基础 人群个体差异现象存在于人群与医疗实践的诸多方面人体内在因素可因遗传、年龄、性别、体质、心理素质、生活方式或****惯等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各有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个体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影响,如为什么处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些人发病,有些人不发病?为什么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会有不同表现?在治疗上也经常会出现对于同

医学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