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案例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
李桂芬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调动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中得到快乐,并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下面是我在教学《杨修之死》时的一个学****片断。
导入新课、明确学****目标后,我让学生阅读了课文,扫清了文字障碍;学生又用添加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了文中的六个小故事;最后学生以辩论的方式探讨了杨修的死因。
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唇枪舌剑,畅所欲言,争执不下,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亢的状态,掀起了本节课学****的一个小高潮:
正方: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因为他恃才放旷,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他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对他的厌恶他不可能一点也察觉不到,可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收敛。
反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杨修才思敏捷,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担心留这样的人在身边终不免会造成祸患。所以借惑乱军心的罪名除掉了他。
正方:这种说法没有道理。据历史记载,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文辱骂他的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杨修呢。
反方:可是曹操确实有退兵之意,这说明杨修对“鸡肋”口令的解释是对的。所以说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正方抢说:杨修对“鸡肋”口令的解释是对的。但是作为行军主簿,杨修不应该擅做主张,不经请示,就让士兵收拾行装,这是目无军纪、目无领导的表现。因此他的死是咎由自取。
反方抢说:就算这样,但就当时的局势看,战争是不利于魏军的。即使杨修不让士兵收拾行装,魏军士气也大大减退。所以,杨修的所作所为还不足以致死。
而作为魏军将领的夏侯惇同样收拾了行装,不也没有被曹操斩首吗。因此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对“鸡肋”口令的解释,只不过为曹操杀杨修找到一个借口罢了。更况且文中提示“杀修之心”由来已久。
正方说:我方觉得这根本就不是曹操杀杨修的主要原因。杨修竭力辅佐曹植作曹操的接班人,反对曹丕继位。告发曹丕阴事、教曹植斩门吏和为曹植作答教三件事,足以说明杨修已深深地卷入宫廷斗争之中,卷入了曹室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这是他最不
明智的表现,这也意味着,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因此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反方说:所以说嘛,对这样一个危险人物,留下来必将成为心腹大患。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也必会杀掉他。
……(掌声)
看着双方学生对杨修的死因争得面红耳赤,我开心的笑了。我没有想到学生对此话题竟是如此的感兴趣,他们的辩驳竟是如此激烈,更没有想到他们的回应竟是如此之快,理由竟是如此的充分。笑过之余,我不禁想,同是我一人引导学生学****的课文,为什么在其他课文的学****过程中,学生就没有如此积极的参与呢?仔细想来,这应该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的学****状态、学****兴趣有关。
那么教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学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才能使学生的学****达到最佳效果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创设的情境要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才会以
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件事中,干起事情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

杨修之死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11-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