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4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书对中国文化和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想要了解中国,必先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哲学则是不可逾越的。自古至今,一国之文化涵养,必发端于其哲学思维,一国之哲学成就,必见诸于其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史,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表象,但是,《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却能将其一一罗列开来,并从本源的角度解读中国文化。这是我所读过的最系统、最有底蕴的一部书。
 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书一出版便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系统性,更以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被誉为了解中国哲学最值得选择的入门书籍。认真读完之后,我对于中国哲学的脉络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本书的系统之处也正在于以脉络究细节,以中国文化的主线来论述中国哲学的表现。  冯友兰先生写这部哲学史,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所以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儒家、道家,以及宗教化等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在这本书中都有涉及,下面就一一论述。
儒家思想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也被历代统治者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但我认为封建统治者在利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时,对儒家思想做了大量歪曲。统治者们大力宣传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甚至汉朝的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归结为“三纲五常”,提出“君权神授”。宋朝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些和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片面强调儒家思想中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方面,而对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仁义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原则置之不顾。孔子是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但他却并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一生也没有找到实现政治抱负的地方,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理想和现实的不合拍。
 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孟子这里,儒墨两家的分歧出现
3 / 4
了:儒家强调爱有区别,可以爱父母,爱众人,但爱父母和爱众人是有差别的,墨子则坚持认为爱众人和爱父母没有差别。墨子提出兼爱、爱无等级、爱无差别,虽然有空想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出墨家代表的是底层人民的利益。文化是有阶级划分的,包括孔孟在内的主流学派所宣传的仁爱,成了统治者愚化百姓、达到统治目的的理论托词,而非真正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真正关心其生死。 孟子在儒家代表了理想主义的一派,荀子则代表了现实主义的一派。荀子提出人性恶,并不代表荀子对人性失望,他只是强调人应该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来达到至善的境界。从这一角度来看,荀子是孔孟思想的又一大发展,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将孔孟的思想与现实接轨,更多的考虑了人性恶的一面,认识到了后天修养的重要性。只不过荀子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提议,是以人的自觉本性为前提的,并没有外在的物质约束,讲究的仍然是修身,在这一点上就显示出了与法家的不同。法家针对人性恶的一面,提出的对策是依靠严苛的法制来达到约束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与人自身的修养
从源头上来看,道家和儒家似乎是思想主张相反的两个流派。书中提到:“孔子重名教,老庄贵自然”,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起来相反,实则相反相成,从他们以后的发展来看,都从对方的思想中吸收了养分。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崇尚道家的思想,因为它于豁达率真

读《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薇薇安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