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题.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0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题.docx2020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题
2020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题
1 / 10
2020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题
2020 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一、社科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文,达成 1—3 题。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有交通法例吗 ?
答案是必定的。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 ?仪制令》,此中有一则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即是我国
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收藏着这样一块路碑。宋廷规定,交管部门一定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边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恪守。到了南宋期间,这一规定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留的永远性石碑。
详细来说,古代的交通法例主要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贱避贵。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我们由此能够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
和威严的等级制度,即使在交通法例中也不会忽视这一点 ; 第二个层面,少避长。即年青的要主动躲让年长辈,这表现了尊老爱幼的思
; 第三个层面,轻避重。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单表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也能有效防止交通事故,减少交通损害 ; 第四个层面,去避来。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做事,而出城是为了回家,自然得考虑此中的缓急。因而可知,古代的交通法例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
此外,交通法例对行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现代交通规则是完整同样的。听说,这一规则根源于军队的行列。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武器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总会误伤他人。为了防止这种损害,两队人
只能不谋而合地分开,都将左侧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侧行走。长此以往,这条不行文的规定就演变为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到现在日,我们依旧恪守这一规则。
不单这样,我国仍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
家。先秦文件《考工记》记录:“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
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
行,车辆从中间行。《大唐新语 ?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
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一定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一定靠右行
走。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进行检查,又防止了行人间
的拥堵和碰撞,后代称之为“公私便焉”。
有了交通法例,但假如人们不按照怎么办呢 ?对此,先人自有应付的方法。《唐律疏议 ?违令》中记录:“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因而可知,古代对交通违纪的办理十分严苛,固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往常会被翻开花。想一想就让人惧怕,谁还敢去闯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1. 以下对于“我国古代的交通法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020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语文高考模拟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万家乐书屋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