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及启示.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及启示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经历四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以土地制度变革为中心的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当前正在面临第五次生产方式的变迁。本文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生产方式变迁的分析,探寻农村生产方式变迁的规律性,这将对指导今后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农村;生产方式;土地制度;历史变迁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01-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以土地制度变革为中心的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其发生在农村的大量社会变化对于整个国家的变迁与转型有不可低估的影响。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次土地制度改革中我国确立的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避免地逐渐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新一轮的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显然是势在必行。据此,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探寻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以土地制度变革为中心的农村的生产方式变迁的规律性,以便指导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及分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消灭以地主阶级占有土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当时广大农民最紧迫的需求和巩固新生的政权,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把原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并鼓励互助合作。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后,不仅真正做了经济上的主人,更是广泛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也为后来集体合作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土改不仅解放了亿万农民,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1953至1957年,土改后的家庭经营规模仍然很小,生产经营也极度分散。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刚起步,生产资料的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产生了矛盾。中共认为:个体制必须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1]301。由于分散的小农经济仍束缚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农业集体化成了当时的一个发展趋势。1955年夏的初级社阶段,在农民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土地的基础上,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初级社统一使用,本着自愿互利、退社自由的原则,农民自愿入社。1955年至1957年的高级社阶段,通过农民自愿入社,获股利分红的示范,农民卸下心理防线,体会到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参与热情高,纷纷涌入合作社。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合作化发展初期是满足了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适应了传统落后的农村自耕方式的生产力水平,实现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转变过程。然而,当时党和农民对合作社的预期过高,忽视了我国长久以来处于落后的传统农耕模式的实际,想通过单一化的农村合作化来实现工业化,注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建立高级社的阶段,步子迈得过快,出现了违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甚至违背农民自愿原则的倾向。这种倾向后来导致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至197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诸多复杂思想并流的背景下建立起来了。现实情况下,人们忽视生产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容易直接演化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2]604。企图利用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政社合一、军事化管理等一系列强化了的行政手段来统一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破坏了商品经济的自然发展规律。
  人民公社化成为超越当时现实生产力的一种空想。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为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在农村体制改革中,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小脚套大鞋”的实践模式证明是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其先进的生产关系,放在当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阶段下,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历史的启发意义。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体制和组织形式对我国今后农村现代化道路有借鉴作用: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以工促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便于找到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揭示了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个基于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长期、渐进的过程,生产关系的变革需适应生产力发展。否则,只能是欲速不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