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钦藏族佛教 寺院建筑承载的文化价值.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钦藏族佛教 寺院建筑承载的文化价值
  寺院建筑是藏族建筑中除民居以外其它类型建筑中分类最广,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在历史上,藏传佛教寺庙几乎囊括了西藏的全部财富,每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都是一座艺术宫殿。一般说来,在藏区任何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无论在建筑规模上、艺术上都是当地任何一种建筑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藏族建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一、寺庙建筑的基本类型
  按照藏传佛教对寺庙的定义,“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宗教场所,方能称之为寺庙。在藏族历史上****惯将桑耶寺称之为藏区第一座寺庙,而在其之前所建寺庙,诸如大昭寺、小昭寺以及威镇罗刹女的12座寺庙等,由于当时还无出家僧人,佛教经典的翻译、存放、使用也还处于初始时期,这些寺庙仅仅还是供奉佛像的佛殿而已,后经逐步完善,上述佛殿也逐渐成为确切定义上的寺庙。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各教派寺庙在藏区各个地区建立并不断增加。由于藏区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以及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等因素有别,所以寺庙的大小差别较大,大的寺庙僧侣在干人以上,中等寺庙在百人以上,小寺庙几十人甚至几人不等。人们****惯上将一些小寺称之为“拉康”,这种拉康与吐蕃时期所称的拉康是有区别的,与大、中寺庙内的拉康也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微型寺庙具备了“佛、法、僧”三宝,只是规模太小,功能不齐全而己。拉康属于寺庙建筑的一种类型,藏区各地都有类似的寺庙建筑,它的建筑物较少,除了有佛堂外,有些建筑便是供信徒转经的“东康”和供本寺的僧侣居住的“扎康”。在历史上,许多正规寺庙(这里大、中型寺庙)都是在这种“拉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例如:东竹林尼姑庵、说达古梦林等。
  所谓正规寺庙,是指在建筑设施上有专门供僧侣集体诵经、举行全寺性的宗教仪轨和安放主供佛的大殿(措钦),有专门供僧侣居住和研****佛法的场所,有数量不等的“拉康”和“更康”,有寺庙主持和活佛的“拉让”等;在体制上有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和一套完整的学经制度和修法仪轨。例如:德钦东竹林寺、红坡寺等。
  二、寺庙主要建筑设施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庙在本地区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寺庙建筑按其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部分:
  (一)大殿

  大殿在藏语中称“措钦”,是寺庙的核心建筑物,其高度、建筑面积、建造的精美程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均是寺庙其他建筑物所不可比拟的。大殿装饰排场,雕梁画栋,衣柱悬幢,帏幔交织,五光十色,富丽堂皇,殿内外壁画和雕塑件件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二)佛堂
  (三)拉让
  拉让是寺庙主持、高僧大德或活佛的私人住宅(或称公署)。其建筑规模视寺庙的大小和影响力以及活佛、高僧的地位而定。在大寺庙中,活佛、高僧越多,则拉让就越多。这类建筑一般都自成独立院落,除生活用房外,也有专门的佛堂。
  (四)学****与修法场所
  在一些较大的寺庙中,有专门供僧侣学经和修法的场所,这种场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属学校性质,另一种为禅修场所。属于学校性质的如“协札”、“曾札”和“札仓”;属禅修场所的如“修行院”、“

德钦藏族佛教 寺院建筑承载的文化价值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