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动儿童家庭因素分析与改善措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z.
流动儿童家庭因素分析与改善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体制被打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同时,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急需大量的劳动力。高额的工资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动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流动儿童父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稳定,导致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时间很少。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容单一,多围绕儿童知识的掌握和学****成绩的好坏,无视了对子女的心理安康教育,导致儿童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加上流动儿童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很少耐心对儿童进展教育,因此家长长期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导致亲子关系较为紧。例如:黄霈媛研究发现,有五成的流动儿童很少和从不与父母共同活动,八成的流动儿童在最近三个月中与父母发生过冲突。[5]
  〔四〕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状况
  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职业流动性大,工资收入低,经济状况不佳,多居住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从家庭部环境来看,有调查显示,83. 0%的流动儿童家庭以租用住房为主,仅 11. 0% 购置了住房;流动儿童家庭中仅有 23. 1% 的流动儿童拥有自己的房间。[6]
  可以看出,流动儿童家庭的居住环境较为恶劣,居住空间狭小,缺乏根本的设施。绝大多数流动儿童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空间,学****时易受干扰,学****条件较差。从家庭外部环境来看,城乡结合部的房屋租金低廉,开发程度较低,存在脏、旧、破等问题。局部农村流动人口过着与其在家乡村庄相似的“村落化〞的生活。如的“村〞“村〞等等。他们的交往圈局限于自己的群体,缺少与外群体的交往。[7]
  他们对流动人口群体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而对他们眼中的“城市人〞较为排斥。父辈对“城市人〞的观念和态度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对“城市人〞的认知。流动儿童进入的民工子弟学校中,城市儿童较少,在客观上拉开了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的距离。因此,流动儿童的交际圈往往是与其相似的流动儿童,很少与城市的儿童交往,或者与城市儿童的交往仅限于在学校中。流动儿童过着隔离化的生活,难以享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好处。此外,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来源复杂多样,治安状况较差,缺乏必要的活动场地和文化娱乐设施,黑网吧频现,不利于流动儿童安康成长和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三、改善流动儿童家庭问题的措施
-
z.
〔一〕改变就业歧视,以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
  流动人口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不仅仅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影响。在劳动力市场中,流动人口与城市工人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从收入的绝对数量来看,城市工人总体收入水平高于农民工,其中月收入高11. 9%,年收入高 31. 6%.[8]可以看出,城市工人的月收入水平与农民工月收入水平差距较小,而城市工人的年收入水平与农民工的年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即在根本的月工资水平下,城市工人的总收入存在更多的福利收入。曲恒通过基于 Oa*aca - Blinder 的分解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 60% 应归结于歧视。[9]
  流动人口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不仅仅是受其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还存在着劳动力市场排斥的因素。因此,国家在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帮助、提高流动人口劳动技能水平的同时,应该逐步消除因二元户

流动儿童家庭因素分析与改善措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