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核心力量训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和发展已逐渐被我国专家学者及教练员所接受, 目前在我国竞走队、跆拳道队、皮划艇队、冰上等多个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已经开展起来。然而, 当我们思考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时我们发现, 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核心稳定性训练( corestability ) 成为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 所以陈小平教授也将核心力量训练称为核心稳定力量训练[1], 那么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及其对力量训练产生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 核心”及“核心稳定性” “核心”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目前对于人体“核心”位置的界定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但是位置界定基本都是在围绕人体重心所在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 所以根据这些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与人体重心位置的关系, 笔者将人体核心的解剖学位置界定在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 而将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或止点位于这一区域间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 所以位于大腿上的有些肌肉如股直肌、肌二头肌由于起点在核心区也因此被列为核心肌群, 这样共33对加1块膈肌构成了人体核心肌群( 见表1 )。这些肌群从分布特点上分析, 它们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3个维度不同层面将腰椎、髋关节和骨盆进行包裹,而且根据Rood(1972)研究结果,脊柱浅层的运动肌群如背阔肌、竖脊肌与脊柱深层的稳定肌, 如多裂肌等在运动中被激活的方式和收缩形式明显不同[2], 使人体核心从结构与功能方面保障人体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在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每一个位面上保持稳定的能力。 核心稳定性的定义目前虽然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虽已成为国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教练员、康复师等研究的热点, 但是至今“核心稳定性”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陈小平教授认为, 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 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2]。简单地说, 核心稳定性是指腰-骨盆-髋联合结构的稳定程度, 而稳定和不稳定是反映结构状态的一个力学概念, 所以目前多见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界定稳定性,例如Whitesider定义脊柱的稳定性是承载生理应力下, 脊柱没有进行畸形发生或加重, 神经无进一步损伤[3]。 Pope以平衡力学的角度认为是结构刚度的减小为不稳定; Quirkily和Willis ( 1983 ) 认为脊柱不稳定是功能障碍系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包括脊柱功能失调、脊柱不稳定以及最后运动节段的重新稳定。 Farfan ( 1984 ) 认为脊柱不稳定是在无新损伤的情况下生理性载荷引起椎体间关节异常显著变形的状态。 FryMoyer ( 1985 ) 将脊柱节段不稳定叙述为运动节段刚度的减小, 并根据病因学及放射影像表现将腰椎不稳定分为4种类型: 包括轴向、旋转、移位以及后滑脱、医源性不稳定。Panjiabi和White(1992 ) 定义为, 在生理载荷下脊柱维持椎骨之间关系以保证诸如无初始损伤、无额外的神经功能缺陷、无严重畸变或无失能性疼痛等能力的丧失[4]。以上这些从生物力学角度定义脊柱的稳定性, 是把脊柱视为材料, 把脊柱刚度作为反映脊柱的稳定程度, 这种在离体状态下对脊柱

核心力量训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