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蓼花繁映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红蓼花繁映月
读《西游记》第九回,书中写道:长安城外泾河岸边,住有两位贤人,一位是渔翁张稍,一位是樵夫李定。他们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日,两人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蚊香尚未普及的年代,乡人常会就地取材,使用植物熏蚊,比如艾叶、香蒲,红蓼的熏蚊效果亦佳。乡人不懂怜香惜玉,常在红蓼生长最茂盛的时刻,挥几镰刀割来晾干,和以黄土,放在屋前房后燃烧驱蚊。蓼杆燃烧时有噼里啪啦的声音,伴着一股呛人的气味,熏蚊现场犹如一场暴动,怪不得奶奶说它是里外皆辣的烈女。可是,小时的我却很喜欢听燃烧蓼杆的声音,觉得像放鞭炮,很有喜庆意味。后来翻阅《礼记》,多次翻到其中的《内则》篇,觉得很有意思。这一篇中,很多都是关于如何准备饮食的规定,想来应是中国最早的食谱记载。比如这句:“濡豚,包苦實蓼;濡雞,醢醬實蓼;濡魚,卵醬實蓼;濡鱉,醢醬實蓼。”翻译过来,大概是说:炖猪肉的话,要在猪肉外面裹上苦苣,再在猪肉里面填满蓼;炖鸡肉的话,要加入腌制的肉酱,并在鸡肉里面填满蓼;炖鱼肉的话,要加入鸡蛋酱,并把鱼肉里面填满蓼;炖鳖的话,要加入腌制的肉酱,并把鳖里面填满蓼。总而言之,春秋时代的古人烹制鸡豚鱼鳖都要“实蓼”,“实蓼”是指将蓼叶填塞在肉里。这里的蓼即是红蓼,辛味浓烈,故而《礼记》里面多用它来处理肉食,可以去除腥味。《内则》篇中还有一句:“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大意为切细的肉,春天用葱作为调料烹制,秋天则用芥菜。猪肉的话,春天用韭菜调味,秋天则用蓼。有人认为,古人之所以把蓼花及其家族叫做“蓼”,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家族的植物,叶子吃来有股火烧火燎的感觉,又辣又涩,故而同音“燎”的“蓼”字来给这些植物命名。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有些蓼并不辣。而在有辣味的蓼中,最知名的是“水蓼”,也叫“辣蓼”,味清香且含辣味。《广群花谱》记载:人所堪食者三种,一青蓼,叶有圆有尖,圆者胜。一紫蓼,相似而色紫。一香蓼,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这三种,皆是可食之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说:古人种蓼为蔬,而和羹脍。南朝时期,周颙隐居钟山,日常所食为“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又以“春初早韭,秋暮晚菘”为菜中最美者。不说味道,单是色彩搭配就已令人神往。其实,周颙所食都是日常菜蔬。葵即落葵,韭不用说,菘是白菜,只有蓼略显特殊。宋人甚至用蓼来做春盘,苏轼《浣溪沙》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宋人类似的诗句还有:玉盘翠苣映红蓼、紫兰红蓼簇香盘。用蓼来做春盘,没有吃过,偶尔一试,当是浮生趣事。最爱看蓼花谷穗般颗粒状的小花,从远处看,蓼花并不出众,狗尾巴草似的。凑近观察,却会被它的花朵惊艳。其穗状的花,由一粒一粒饱满的花苞组成,一层又一层叠加,最终花枝不堪重负,枝枝下垂,如低眉顺眼的温婉女子。它们又爱伴水而生,在水滨、泽国、渡口,铺成一片,挨挨挤挤,扶风照水,楚楚动人。诗人说它“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真是传神。古人素有悲秋情怀,蓼花因常生长在迎来送往的渡口码头,于是渐成“离愁之花”。唐朝诗人司空图最先将离愁与蓼花连在一起:“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蓼花开在江汉之滨,灼灼其华,有桃李之妍,含烟带露。关于码头的蓼花,曾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一铁姓者将扬帆赴任,诸亲友在江边送别,其中多是文学名士,还有一个

红蓼花繁映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熙凤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