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恰似脱缰的野马.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恰似脱缰的野马—-行为问题
1。暴力(5。3案例)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开展和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恰似脱缰的野马—-行为问题
1。暴力(5。3案例)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开展和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到达顶峰。幼年和童年发生“偷窃”行为,,比方中学生偷窃,大多是被社会性不良心理支配的结果,故儿童早期的“小偷小摸”行为假设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纠正的话,开展下去是很危险的。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够明确,他们的“偷拿”只能算是一种不老实的占有行为。
前年十月一,,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说做节目要借用一下,每次跟她要,她都找理由不还我。最后还我时,MP3已被她砸的坑坑洼洼。当时我非常生气,心想好心好意借给你,对别人的东西怎么那么不爱惜。于是我到她班主任那里理解情况:这个孩子是个班干部,其它方面都不错,还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大型的英语活动,拿了奖,,,再就是为了补偿自己得不到这些东西的缺憾,,和她班主任交流,知道通过和家长亲密沟通,她已经认识到她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临毕业时她还给写了一封致歉信。
大量调查说明,除了夸耀、补偿、忌妒心理外,逆反和捉弄心理也可以导致儿童的偷拿行为。比方有的学生主观上并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而是因为感到好玩,贪图一时痛快。趁同学不注意将其作业本带走,目的就是想看看同学被老师批评的样子。

恰似脱缰的野马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