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阶段再认识:以事为本的学问思辨行——兼论王阳明与杜威教学过程思想的异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阶段再认识:以事为本的学问思辨行——兼论王阳明与杜威教学过程思想的异同杨道宇摘要:阳明心学将传统的“学问思辨行”教学过程统整为引导学生学****做事的有机过程:第一阶段为“博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志立于求学,通过遍读圣贤书、事上磨练、反观内省等方式广泛搜集“所学之事”的信息;第二阶段为“审问”,其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针对“所学之事”,积极展开对圣贤书与对己的双重批判, 从而形成真问题与己见;第三阶段为“慎思”,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围绕“事”,贯通各种学说,贯通学说与事物,贯通个别的事与普遍的理,从而使己见更完整;第四阶段为“明辨”,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省察”、“体察”和“公共辩论”等方式对己见进行精细考察,从而使己见更精确;第五阶段为“笃行”,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笃行”来验证己见、深化己见和实现己见的社会价值。这种以事为本的教学阶段思想与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教学法既十分相近又与之差别甚大。关键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图分类号: G642 ;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10 ( 2015 ) 02-0065-08 收稿日期: 2014-11-26 作者简介:杨道宇( 1978- ), 男,河南商丘人,教育学博士,渤海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课程哲学研究;锦州, 121000 。“学、问、思、辨、行”作为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一经《中庸》提出,便显示出自身的顽强生命力:从古代知名书院的院训,如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到现代名校的校训,如孙中山先生的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校训,再到当代中国学校校园文化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强调,都表明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学问思辨行教学阶段思想虽在实践中生生不息,但其思想的丰富内涵,尤其是时代内涵却很少被揭示出来,从而致使人们难以更加深入地把握其内涵。鉴于此,笔者试图将阳明心学的学问思辨行教学过程思想诠释出来,以期激发学界对中国传统教学阶段思想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掘其丰富内涵。在阳明看来, “学、问、思、辨、行”是一种知行合一,五者统一于“事”,是学****做事的五个阶段或方面[ 1] 134 : 以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以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这里的“行”是指做事,而“学”即是“学怎样做”,“问”即是“问怎样做”,“思”即是“思怎样做”, “辨”则是“辨怎样做”,四者都是围绕“将事做成”服务的,从而将教学的五个阶段统整为学****做事的有机过程,进而形成了以事为本的学问思辨行教学阶段思想。这种思想既与杜威的教学阶段思想十分相似,又与之有别。一、博学以求能其事在阳明看来,教学过程的首要阶段是“博学”,它明显地不同于杜威( John Dewey )的教学过程思想: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是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让学生有个感兴趣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自然感受到困惑,这种直接经验的关键要素是兴趣、活动与困惑。[ 2] 165 然而,在阳明看来,学****做事的第一步并非是让学生直接置身于对事情的直接经验中,而是“博学”,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就“所学之事”广泛地搜集信息,既包括通过读书向前人学****又包括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反省内观。(一) “学”的首要含义是“主动求学”“学”的首要含义是学生“主动求能事”,[ 1] 134 即学生主动地要求“学做事”。在阳明看来,真正的教学起始于学生的“诚意”,即“志立于学****做事”,表现为对学****做事的主动要求:阳明基于自己 12 岁时“做圣人”的体悟,认为学****的起点在立志,认为人的学问之所以无所长进,主要原因在志不立: “立志如同种树植根,志之不立,犹如种树不种其根,虽徒事培拥灌溉,则劳苦无成”[3 ]。最终致使“志不强者智不达”;而一旦志立,便会“持志养气”,从而具有可以聚精会神学****的“精气神”,拥有克服学****困难的坚强意志,进而会产生“以志养智”的效果:虽然自身的智慧起初可能并不强大,但只要志立于学****自身的智慧就会日益强大。很明显,在激发学生学****动机方面,阳明采取了与杜威不同的方式:杜威采取兴趣视角,认为“兴趣是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 2] 143 力图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要学****的内容,或者说学****内容本身内在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主要采取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与动机。阳明则主张目标理论,认为学****是通达人生目的的途径,调动学****动机的最好办法在于确立为学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生的伟大理想(在阳明看来是做圣人),因为学****不仅为即时的兴趣所激发,更为人的终极价值理想所激励:即时的兴趣需要被更为远大的人生理想所统领,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不仅为兴趣所激励,更为道德责任所鞭策,

教学阶段再认识:以事为本的学问思辨行——兼论王阳明与杜威教学过程思想的异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