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鲍叔牙的发言稿.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鲍叔牙的发言稿
关于鲍叔牙的发言稿1
敬重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宏大的幻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关于鲍叔牙的发言稿3
敬重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想,先跟大家说个真心话。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都令我倾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鲍叔牙识才荐贤,谦和忠君;而管仲则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智谋,帮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可以说,在史册中,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折服鲍叔牙的胸襟度量。正如孔子所说的“荐贤贤于贤”——荐贤,须知贤,这是才智;推贤,这是仁爱;引贤,这是道义。而这些,恰能体现荐贤者超拔的站位和容人的胸襟。
  宽博容人,那不是一种有意做出来的姿态,而是一种情怀和雅量;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那种大智闲闲的游刃有余。
  就像鲍叔牙,他本可以在商言利,与自私的管仲割席断交,也可以骄矜放旷,亵渎管仲的贪生怕死;但他却一次又一次宽落落地予他以包涵和维护;并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愿位居其下,协助他做事。这胸襟,便比常人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他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因此心无杂念,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于是,宽容在他,便可以是一种体谅,暖暖的;可以是一种格局,宽宽的';可以是一种人生大才智,成就别人也补益自己。
  这种相互成就,正像那雨过天晴,人情和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
  在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容人美谈。战国时,面对廉颇的敌对,蔺相如选择了宽容,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唐朝时,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李世民选择了接纳,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涵,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其次次思想解放、文化旺盛的高潮……古今中外,类似美谈数不胜数。
  相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人生,确定不会时时一帆风顺。曲折会有,坎坷也会有。
  敬爱的同学们,且请记住: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最难得是长风万里;宽容,便是一叶扁舟,披荆斩棘,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关于鲍叔牙的发言稿4
敬重的老师、同学们: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特别观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日,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挚友间深厚的友情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共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挚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兴奋,都埋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说明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办法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劝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领,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遇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讪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爱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疼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能。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赞扬)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意、知善任、重信诺。

鲍叔牙的发言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