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分析,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分值为0~10分, 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划分, 0分为无疼痛, 10分为难以承受的疼痛, 患者所得分数越高, 证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分, 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分, 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3 讨论
经研究, 手术切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总有效率是很高的, 与其他手段相比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且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的研究组术后7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说明在治愈方面, 手术切除确实占据优势。患者的致病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患者体内激素紊乱所导致的非细菌性炎症, 这种炎症是导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胀痛、伴有肿块, 但全身的症状并不明显, 同时伴随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5-7]。早期患者以乳腺导管扩张为主要病症, 只是经过检查患者并未发现特殊的临床症状, 并未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由于病程的逐步发展, 病理逐渐进入肿块期, 即患者出现乳腺肿块。临床上又称非哺乳期乳腺炎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具体的病理改变为病灶部位, 通常表现为浆细胞浸润于乳腺组织。临床上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状较为复杂、特异性极差, 即使辅助检查也无法准确判别这种炎症的具体病理原因。大部分的就诊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经处于病症的慢性期。通常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并不伴随有细菌感染, 只是其中是否存在厌氧菌还有争议[8-10]。因此手术成为治疗这一病症的唯一有效途径。 乳腺炎并不是由于細菌感染导致的, 乳腺肿块大部分发生于乳腺外, 由于边界不清晰多为无痛感, 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属于慢性良性炎症病变。现阶段来看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未明确, 乳腺导管扩张是诱发这种病症的主要因素, 导管内壁容易被导管鳞状上皮覆盖, 导致管腔受阻, 对管壁产生刺激进而引发炎症。另外, 乳头畸形、凹陷, 外伤导致的脂肪坏死以及感染性厌氧菌, 都会诱发非哺乳期乳腺炎。穿刺活检可以自行排除脓肿, 通过病理检查脓肿壁、瘘管壁、切除肿块加以确定。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害性极大, 临床需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常规的治疗方式过于保守,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 但总体的疗效较差, 手术切除是一种能够帮助患者彻底清除病灶的方式。但是在进行治疗时必须选择适宜的时机, 一旦时机的选择不合理,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三角文案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