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采供血机构的安全与卫生管理及效果评价.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采供血机构的安全与卫生管理及效果评价
 
 
-5085(2013)34-0047-02
采供血机构的安全与卫生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诸多领域的一个问题。作为采供血机构的管理、技术人员均。
针对以上因素血站需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
(1)制度保证。建立与职业暴露有关的站内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所有员工按制度规定执行相关操作。
(2)安全防护。配备充足有效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利器盒等,工作人员在所有操作过程中应严格穿戴,正确操作,有效防护。污染时及时更换工作衣帽。
(3)环境消毒。工作环境的空气、物表应按规定要求消毒,达到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废弃物的管理。正确使用和妥善处理针头,HBV、HCV、HIV均可通过针头伤而感染,所有污染的针头必须及时丢弃在利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与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收集,分类存放,由专人到科室收集,并集中存放。阳性血液和标本应高压灭菌后交予医疗废弃物处理部门,谨防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和扩散。
(5)职业暴露的处理。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必须用含有清洗剂的水或自来水冲洗,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在用大量水冲洗后,立即用75%的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进行医疗处理,操作者眼睛溅入污液后应立即冲洗数分钟,避免揉搓眼睛。工作过程中感染物污染衣帽后,应立即更换工作衣帽和防护手套,并用消毒剂消毒被污染处,放入高压灭菌器灭菌,必要时应用抗血清和疫苗,对相关抗体的进行跟踪检测。
三、血液的安全
血液的安全涉及到献血者的选择、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的检测、血液的保存和运输等。血液从献血者血管的采集到输入病人血管内,这种从血管到血管的一系列工作环节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与规范的处理措施。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急性肺损伤,细菌污染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输注血液成分无效。输血传播性疾病有艾滋病、乙肝、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感染、弓形体等疾病。血液的质量保证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后的治疗效果,尽可能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的关键因素。应采取的措施有:
(1)严格筛选献血者,应特别注意避免吸毒、多个性伙伴等高危人群,从低危人群中尤其是固定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建立和实施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的处理程序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3]
(2)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的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采血操作规程,严格血液成分制备,尤其是开放式操作。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在确定病人需要输血时应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一般认为自体输血比较安全,经验证明,经一定温度和时间保存的血比新鲜血安全,例4℃保存超过72小时就无传播梅毒的危险,4℃保存超过2周可减少人类嗜T淋巴病毒和疟疾传播的危险。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或血液辐照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防线,虽然经献血者严格筛选、制备过程的密闭或无菌操作以及严格血液检测,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无微生物传播的危险。
(4)加强关键物料和仪器设备的管理。采购的关键物料和试剂要求生产商和供应商的资质齐全,并能提供相关的检验报告或批批检报告,运输条件符合产品

采供血机构的安全与卫生管理及效果评价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