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
  [论文关键词]黄宗羲;心学;本体;工夫
  [论文内容摘要]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与阳明心学关于本体与工夫的讨论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命题有两个理论特色:一是表达了“实学〞倾向,二是含有主与工夫的合一之后,便努力加重工夫的分量。他强调本体就是随“工夫积久〞而展开的过程,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新命题。这一新命题出自黄宗羲最重要的代表作?明儒学案?的自序中,其序文曰:
  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是以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故其途亦不得不殊。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夫先儒之语录,人人不同,只是印我之心体,变动不居。假设执定成局,终是受用不得。此无他,修德而后可讲学。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而废百乎?……
  钱穆先生认为:“此与自来讲心学者,有绝可注意之异点。从来言心学多讲本体,而此那么重工夫,一也;从来言心学多著意向内,而此那么变而向外,二也;从来言心学多重其一样,而此那么变言万殊,三也。〞④
  从心学的演进看,黄宗羲思想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对工夫与本体关系的阐释和规定。在对“心〞做规定时,黄宗羲指出:“心不可见,见之于事。〞此所谓心,泛指道德本体〔心体〕;“事〞那么指事亲事兄之事,亦即道德领域的践履工夫。因事而见心,其内在的意蕴便是本体离不开工夫。黄宗羲对真本体与想象的本体做了区别,以为工夫之外的本体只具有想象的意义:“无工夫而言本体,只是想象卜度而己,非真本体也。〞⑤“学问思辨行,正是虚灵用途,舍学问思辨行,亦无以为虚灵矣。〞⑥王阳明曾以先天本体与后天工夫之分为致良知说的前提,相形之下,黄宗羲强调无工夫即无真本体,那么把工夫理解为本体所以可能的必要前提。这里己表现出逸出心学的趋向。“由此,本体工夫论,便朝着理论化、单纯化,亦即一体的考虑的方向,走到了逻辑的终点。从而宣告了本体工夫论的终结〞⑦。
  二、“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理论特点
  黄宗羲“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有两个明显的理论特点。
  其一,将“心〞、心之“本体〞落实在万殊之事上,落实在应对详细事物的“工夫〞上,突出了万殊之事和工夫的重要性。正如钱穆所说,黄宗羲论心与事,本体与工夫与自来讲心学者有绝可注意之异点。传统心学中影响较大的如王畿一派和王艮的泰州学派,把重点放在本心、良知上,主张直指本心,以本体为工夫。即使是强调工夫的如钱德洪,也不过是把工夫看作追求本体的手段,而把本体当目的。在他们看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都有一个一样的良知本心。可以说“心外无事〞,却不能说事外无心。心是事的前提,而心之本体却不依赖于事。本心良知从本质上说乃是独立的东西。
  黄宗羲讲“心不可见,见之于事〞“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实际上否认了见于事的殊心之外还有人人一样的本心,否认了就事“穷此心之万殊〞的工夫之外,还有可以直截明了的本体。在黄宗羲看来,心之本体是变动不居的。见于事的心是“心之万殊〞,就事而“穷心之万殊〞即是工夫,通过这工夫,所穷“心之万殊〞也即是那变动不居的心之本体。黄宗羲在关于本体与工夫、心与事的认识上,就其仍以心、以心之体为依归而言,与传统心学并无不

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卢卡斯666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