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汉字与古代水文化由于泉源义近, 二者后来便组合成一个双音词源泉, 可以泛指一切事物的源头。由水之源引申为一切事物的源头绝非偶然, 考古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都表明, 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水边, 因为大河两岸沃野千里, 灌溉便利, 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依傍着河流, 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馈赠, 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华文明也不例外, 以黄河、长江为主的大大小小的水系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 而且也孕育出了博大的中华文化。汉字之汉从水, 也可见中华文明与水的关系。汉本为水名, 即汉水, 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古人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后, 因其发迹于汉水流域而定国号为汉, 在强大的两汉王朝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汉族与汉语, 记录汉语的文字也因此被称为汉字。论文联盟区的文明在起源于水边这一点上是相似的, 而不同民族对水的认识却可能存在差 2 异。水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水从高处顺流而下之形。而古埃及文字中的水则写作, 像水面波纹之形。这两种古老的文字在造水字时, 同样地直接取象于水的形态, 然而却一为竖, 一为横。甲骨文之水是顺势而流, 描绘的是水的流动之貌; 古埃及之水是平面的水纹, 描绘的是静止的水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地貌来寻求原因。我们知道, 中国与埃及的地势是不同的,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江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和山区, 顺着地势向东而流, 先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于是取水的流动之态而造水字。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 流入埃及后已经是下游, 所以埃及地势开阔平坦, 支流呈发射状, 而非朝一个方向流淌, 水面也相对平静, 于是以微波荡漾的水面来造水字。由于地貌的差异, 形成了同样是象形的水字, 一为竖的流动状, 一为横的静止状。另一方面, 汉字字形在某种程度上受汉民族思维****惯的影响。在古人观念中, 水沿着河道流淌才是常态, 而水横流则是水灾。水顺着河道而流, 可以灌溉天地, 为民谋利, 故为水利。《说文》中有( 即畎字)、( 即浍字)、川三字, 小篆分别作,,, 皆像水顺流之貌, 是上古时期的农田水利设施。从形体可以看出, 它们的区别是水流大小不同。《说文部》:, 水小流也。小篆像一弯小小的水流的样子, 表示田间小的排水沟或引水渠。《说文部》:, 水流浍浍也。浍从水会声, 会同时也表义, 表示会合水流之义, 所以就是由小水流汇合而成的较大的排灌渠。川字在 3 甲骨文中写作、、等形, 其构意均像两岸间有流水, 故指流通的水。农业文明兴起后, 引河水灌溉农田, 川便成了农田水利设施。《说文川部》释川曰:川, 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 距川。言深之水会为川也。大意是说, 把和等水流深挖疏通, 使它们汇集在一起, 就成了川。《周礼考工记匠人》把田间的灌溉渠, 按其大小和所在位置的不同, 分为、遂、沟、洫、, 最后由汇集成川。可见, 在整个排灌系统中, 最小, 川最大, 中间依次有遂、沟、洫、, 一共六级, 水利设施非常完善。这说明我国自古以农立国, 很早就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已发现距今 600 0 多年的原始水田遗址及其排溉设施, 如在公元前 470 0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31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