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理虚元鉴》学术特色探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理虚元鉴》学术特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摘要:《理虚元鉴》是明末医家汪绮石论治虚劳的专著,该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病因上重视情志因素,在病机上倡虚火、伏火致病学说,治:“如心性开爽,善自调养,又当境遇顺适,则可为治;若心性系滞,或善怒多郁,处逆境而冤抑难堪,处顺境而酒色眷恋,又不恪信医药,死何疑焉。”而且病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兄弟、夫妇、主仆之间的关系,亦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故“知节”论中六节又强调病者自讼自克、自悟自解,医者才能尽其长,眷属方能尽其力。

2 虚劳病机倡虚火伏火论

汪绮石认为虚劳病机有阴虚、阳虚两大类,尤重阴虚在虚劳发病中的作用;这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接触认识到的虚劳病种密切相关。“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与劳嗽总论”和“虚火伏火”三论均指出,阴虚或阳虚皆与“火”关系密切,或为虚火,或为伏火。虚火,谓动于气而未着于形,即浮越于外的虚阳,属于阳虚病变,总由少火衰微、元阳不足所致。伏火指先动于气,久而渐着于形之火,亦即书中“出于阴虚阳亢,火乘金位”、“以其火在肺叶之下,故名伏”。汪绮石分析虚劳的一些典型症状时,多从“火”立说,认为劳嗽、吐血、干咳、痰中带血、骨蒸、遗精梦泄等都为阴虚火旺所致。如吐血又分煎厥、薄厥。“煎厥者从阴虚火动,煎灼既久,血络渐伤,旋至吐血,其势较缓。薄厥者,薄乃雷风相薄之薄,心热为火,火热为风,风火相薄,厥逆上冲,血遂菀乱涌出,其势较急”。
虚火伏火病机论成为该书理论体系的立论核心,也是汪绮石“清金保肺”的立论根据。同时,由于肺痨不等同于虚劳,有其自身的证治特征,如有虚寒证则不可生搬硬套绮石之论。

3 治虚独创三本二统尤重脾胃

三本二统
汪绮石取百家之长,提出治虚三本二统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陔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既然治虚三本已使治虚之道毕矣,为何绮石又不厌其烦的阐述治虚有二统,统之于肺、脾呢?“人之病,或为阳虚,或为阴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终是阳虚为本。阴虚之久者阳亦虚,终是阴虚为本。凡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脾也。阴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肺也。”这一创见是对前人治阳虚统之于命火,药不离桂附,治阴虚统之于肾水,药不离知柏的补充和发展。但三本与二统究竟有何联系?
三本二统其实质则一也。乾坤可以兼坎离之功,而坎离不能尽乾坤之量。“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建其中”。化三本为二统,更利于临床医生执简驭繁以辨证施治。此为绮石治虚理论的精髓所在。

固护脾胃
“三本二统”被后学视为治虚***,但绮石受前人“心无虚、肝无虚”论点影响,对心虚、肝虚避而不淡;又因主脾、主肾先贤颇有发明,故论肺独详,透达清金保啼之精微。阴虚之劳,约有数种:如劳嗽、如吐血、如骨蒸、极则成尸疰。“阴虚之症统于肺”论提出:“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者,终身不可忘护肺。”其遣方用药多选用丹皮、地骨皮、桑白皮、白前、桔梗、泽泻、生地、麦冬、五味子、茯苓之类而禁燥烈、伐气、苦寒之品。

《理虚元鉴》学术特色探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