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老子及老子的思想:
对于老子究竟是谁,后世争论颇多。“比如有的人认为,当时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那便是“无为”。在老子看来,这个世界本来是和谐而有序的,但正是因为一些人不顾世界运行的本质规律,而悖逆行事,这才导致了社会的失序,乱世的出现。
为人要恪守本分,遵循天道,禁灭人欲。为君要庸碌无为,愚民反智。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能恢复秩序,这个社会才能成为“太平盛世”。什么是太平盛世呢?浑浑噩噩的社会就是太平盛世,君主无才略,臣民无智心的社会就是太平盛世。这些论点在《道德经》一书中便可找到很多论据。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这句话就是告诫大家要禁人欲,因为欲望会使人误入歧途。“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第三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统治者不尚贤,老百姓就不会去竞争。不把那些奇珍异宝放在眼里,就不会有人去做盗贼。不去勾引大家的欲望,那么民众就不会蠢蠢欲动。《道德经·第十九章》还说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当人们都抛弃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些多余的东西之后,这个乱世也就太平了。
事实上,这样的“无为”思想贯穿了整部《道德经》的始终,它是道家的精神信仰,它也是老子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在老子看来,世道的乱,都是人心作乱。人们只要能够做到“抱元守一”、回归自然,就能恢复秩序,再创盛世。如果个人都扫好自家的门前雪,又哪来他人瓦上霜呢?如果大家都住在小国里,老死都不相往来,自然就不会有争端的出现。
这样一来,“无为”其实便是大有作为,也是解决这乱世格局的唯一方案。
老子说“上德若谷,大白若辱”,“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如果按照他这种说话方式的话,“无为”其实也就是“大为若无”了嘛!
了解了老子的思想之后,我们再来看这第六十四章,就能更容易、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一章节所表达的意思了。
对第六十四章的理解:
我在论文开篇便引用了马文作先生对《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的解释,在这里,我便将我对于老子整体思想的理解融入这一章节,来做论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这两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平衡的局面容易维持,问题在没有暴露出来前,更容易解决。脆的东西容易破裂,微弱的东西容易消散。通常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理解这两句话的,但其中还有一层隐晦的意思在里边。在一本名为《<道德经>新解》的著作中就有提到过:“有的译本只讲‘脆的东西容易破碎’,没有讲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再脆的东西也不会自己破碎,这里面有一个主观内因条件能否适应客观外因条件的关系。老子这段话主要讲如何控制客观外因条件不使其对内因中脆弱部分产生伤害。”④ 我个人是很认同这种观点的,老子的思想中确实告诫人们凡事都不要轻举妄动,要尊重客观规律,任何盲目的动作行为,都会导致恶性的结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段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指质变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现,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才艺人生
  • 文件大小2.44 MB
  • 时间202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