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于都人民对长征的伟大贡献.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于都人民对长征的伟大贡献 】是由【惜春文档】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于都人民对长征的伟大贡献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时代论坛
于都人民对长征的伟大贡献
李其莉 杨 静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二万五千里伟大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各族人民和各个地区的支持与配合,中央红军集结出发地的于都,举
全县之力为长征的出发做出了卓越贡献,做出巨大牺牲。自1929年开始,于都人民就陆续支援红军,他们以饱满的革命
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万里长征的征程中。其间为了苏区根据地,为了解放事业,为了家园
稳定所展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精神,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环境下依旧熠
熠生辉。
关键词:于都人民;支援长征;贡献
作者简介:
李其莉(2000-)女,四川乐山人,在读本科。
杨 静(1965-)女,四川仁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长征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是世界范围内决策视野,中央红军最终决定从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块根
的一次奇迹,也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谱写的英雄史诗。据地——于都出发,实施现战略转移的伟大目标。自此于
中央红军一路艰难前行,在1936年10月时实现三大主力都成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所在地,赣南第一支红色
的会师,这标志着万里长征的结束,宣告着红军战胜了艰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中央
难稀有的困苦,使敌人的狂妄计划化为泡影,证明着中国苏区的全红县之一和巩固的后方基地。”[2]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为中央红军集中央红军长征主力选择集结于都的有利条件
结出发地的于都为何会被选为长征出发第一渡?于都在于都境内分布有盆地、丘陵、山地、岗地、山间河谷
整个长征过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对于我们后代堆积平原等多种复杂地质地貌,整个地势大体由一系列
的意义又是什么?传承和弘扬于都人民在无条件支持长平行山岭与许多大小不一,成因不一的盆地组成。于都还
征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对党还是对国家、对拥有相对丰富水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稻米等农作物的生
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由于国民党的围剿破坏,于都周边的瑞金、石城、长
中央红军选择于都作为长征出发集结地汀、宁化、会昌等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战争破坏,而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都县在当时是最完整的县,受到敌人的破坏比较小,房屋
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建筑,道路交通以及基本的劳动工具得以继续利用,物质
的长征计划。为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具体的战基础保留较好。相对于其它县城,于都必然成为出发地的
略转移路线和目标,选择在中央苏区西南方向突破国民首要之选。
党粤军设置的封锁线,最后到达湘西地区。但是战争形势山水相连的有利战略地势。以县城为中心的于都盆
严峻不已,红军几面受敌,在东线,敌军威逼到东方门户地被盘桓县境西北部的雩山山脉和东北部的武夷山余脉
福建长汀;北线上,敌军加紧”围剿”,敌人势力范围不断与南部的九连山余脉延伸的群山所环抱,丘陵低山地貌
扩大,红军可控范围逐渐缩小,瑞金与宁都等地对红军不有大小河流汇集,加之于都县位于赣江源流的贡水中游,
再具有优势;而西线山势陡巨,隘口众多,布置与完成作而贡水是流经县境的主要干流,汇集梅江、澄江、濂水、
战计划异常艰难;南线上,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停战协小溪河等4条较大支流[3],因此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议”,为红军暂时打开一道大门[1]。综合考虑错综复杂的物产丰富,能为红军提供较充足的粮食补给。从地理环
战争环境,位于第一道封锁线上的于都进入战略高层的境来看,于都县城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山势地形有益于
235
时代论坛
多变的军事作战计划,有助于提高抵御东、西、北线的围到江西补充第二团,雩都补充第八团拨给一军团、雩都补
剿势力和军队战斗力的战争优势;同时,这种具有江河险充第六团拨给八军团等指令,于都兵源及时补充编入到
阻,多山雄关扼要的地理形势,在军事防御上形成易守难各个军团,整合军队队伍,扩充作战人数,提高队伍作战
攻之势,山环水绕的交错布局相对形成独立单元便于军队能力。在中央苏区军民齐心支援红军战略转移前夕,苏区
行动、宿营、隐蔽休整。这些综合条件成为了用兵良好的在1934年5月至9月期间为红军补充军力80000人,据不
辅助条件,在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实际军事环境中,完全统计,于都就补充了23300名红军。下列数据显示了
于都便成为了优先考虑的战略要地。于都在整个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突围过程中所补充的兵源
位于中央苏区腹地中心优势。于都地处中央苏区西南数,原红一军团17280人,于都补充2600人;原红三军团
角,是中央苏区的中心腹地,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相对中心15205人,于都补充2600人;原红五军团10868人,于都补
位置。1934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仅剩瑞金、宁都、于都、充1300人;原红八军团9022人,于都补充1900人;原红
长汀、会昌、兴国、石城、宁化等县,相较保存完整的是于九军团10238人,于都补充1300人。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却
都,其距瑞金、兴国均为88公里,距宁都99公里,距信丰、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抗争与流失。不仅如此,在中央红军
安远间的敌人第一道封锁线较近,抄小路仅90公里[4]。根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同时,
据中革军委代表潘汉年、何长与粤军首领陈济棠秘密谈与游击队员奉命留守苏区,开展了为期三年艰苦卓绝的游
判,达成停战协议的约定,部队可以快速从于都出发到达击战争,在这批浴血坚守的队伍当中,便有不少的于都籍
预定地点,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向西转移,便于军事行动,人民,他们不仅要跟随红军主力战斗,争取早日实现战争
实现军事计划目标。当时,红军主力大都在于都周边的兴的胜利,还要坚守这片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在中央军革
国、宁都、石城、长汀一带作战,于都凭借中央苏区的地理的积极动员下,于都军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
位置,成为前线部队快速撤离、集结的理想地域。代价像新鲜的血液一样注入到各个军团当中,他们知道
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着于都人民的优良品质。于都作只有壮大的队伍才能提升御敌能力、才有足够的底气与
为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草木苍翠的自然环境周边复杂的战争环境相抗衡。于都人民身体力行,拿起武
培育了熟究天文经书的孺人曾文辿;博学能文,尤擅作诗器,与敌人拼命,只为了保护家园,保护苏区,早日赢得新
的宋华国;能通解儒学大义,笃学勇行的宋光国等仁人杰的胜利!
士。有关旧志史书记载,自唐宋至清朝,全县出过进士40竭尽所能的为红军提供粮食等物资和资金。从中央
人,举人120多人,各种贡生290多人[5]。这些文人志士善学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后,于都县就
博学,虚心求教,耐心授学,慢慢的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开始举全县之力持续支援红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长征
围,也慢慢的造就了于都人超前的思想品质,他们有忧国前期的准备阶段,任务最为繁琐,压力最为巨大。自古
忧民的家国情怀,保国安民的壮志雄心,碧血丹心的忠诚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每一次战争的必要军事策
之心……历史熏陶下的于都人民依旧保持优良的思想传略,一旦粮食供应不足或断绝,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下
统,为红军的渡江计划提供安全的政治环境。于都人民30降,粮食对战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于都百姓为
万人共守一个天大的秘密一直以来被研究者传颂为奇迹,长征战略转移节省、征集粮食便是一次具有压迫感与挑
一个小小的地方,容纳的30万人并没有让敌人的探子探到战性的任务。尽管于都的稻米储备在周边几个县城中还
任何信息。于都人民赤色戒严,严密封锁消息,自发值班设算比较充裕,但是受限于年代种植技术的有限性,稻米总
岗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坚决不让敌人知道红军在于都。产量不高,战争的摧残与消耗也导致储备量并没有多少,
让敌人的眼线得不到任何真实信息,躲过敌人对渡江计划在积极响应筹物筹款号召之后,于都人民每家每户的实际
的扰乱和破坏,30万人守口如瓶,只为了保证红军计划不储存粮更是所剩无几,很多人都是忍受着饥饿,倾尽所能
泄露,保护红军的安全,30万人统一口径,不受敌人利益诱“勒紧裤腰带”为红军捐献上粮食与菜干。在中央红军长
惑,是需要多么高的思想觉悟与自觉行动力!于都人民刻征出发地纪念馆保存资料记录中,苏区筹集军粮901068
在骨子里的传统优良品质精神满足了长征计划的保密政治担,于都人民就支援了79309担。每天夜里每家每户还会
条件,促使转移计划得以顺利的进行。传出打草编织草鞋的声音,于都人民每一家都是一个简
于都人民支援长征的巨大贡献易的“红军草鞋作坊”,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10天,苏区
连绵不断的兵源补充。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妇女便夜以继日的编织出20万双草鞋。此外,于都人民还
馆陈列资料证实,在1934年10月13日的《朱德关于各补额外筹集菜干150担、草鞋8400双。当红军出发长征时,
充团正式拨给各兵团管辖并负责训练的指令》中明确提每名红军战士的行囊中至少有两双草鞋。为了支援红军,
236
时代论坛
他们的最后一碗米在红军的口中,最后一尺在红军的身缝纫机和红心绣球草鞋的故事只是于都人民支援长
上,最后一块木板被踩在了红军的脚下,只要是于都百姓征万千故事里的一角,坚定的思想意识成为源源不断的
能够提供的,他们就会倾尽所有舍命提供。力量支持着长征的前行,于都人民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
军费开支是保证长征能够顺利转移的重要基础条拼尽全力为长征事业护航,凭借的就是为国奉献,不怕
件之一,为支持转移,整个苏区人民仗义疏财,倾囊相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理想信念。这信念不断在队伍里扩
助。在1934年4月到7月之间节省开支625876元,节省款散,成为艰难险境里咬牙坚持的一束光引领着队伍获得
878992元,光于都人民就在节省运动中为红军筹钱7419最后的胜利。
元,于都人民还额外筹款筹物收集到钱62500元。革命年历史,在岁月流逝中深沉厚重,在传承发展中历久弥
代物资匮乏,每一分钱,每一担粮食都是百姓们来之不易新,于都人民举全县之力支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
的心血,他们知道这是一场没有回报的付出,但还是心甘英勇革命的伟大壮举,是战争史上的壮丽诗篇,峥嵘岁月
情愿双手奉上,捐赠过后的于都人民基本也是囊空如洗。里的人民将永远怀念于都人民的子弟兵,永远感恩于都
一组组对比数据都在见证于都人民在长征战略转移前夕人民的伟大贡献,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气象万千的
中对长征准备工作的重视和贡献,这不仅仅是一组组数长征源头,这个长征梦想启航的地方,这片热土上承载着
据,背后更是一份份配合与一份份支持,是相信红军的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
片片真心。和革命意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载入史
气贯长虹的精神支撑。于都人民在支援长征的过程册的于都人民永远值得我们镂骨铭肌。于都这座平凡而
中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的精神,作为又不普通的城市,将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长征精神
一种无形的力量鼓舞着红军前行,也促进了长征胜利会师将永放光芒!
的提前到来。于都博物馆里的一双特殊的红心绣球草鞋,进入新时代,于都军民的精神也被注入了新活力,弘
是红军出发时妻送郎场面中最好的见证物,它承载着春扬于都红色精神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自信心与
秀与谢志坚在长征之际依依惜别又舍小家为大家忍痛分民族自豪感,还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
离的感人爱情故事,这双鞋跟随红军走过万里之路,经过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是我们新时代
岁月的洗礼又回归起点,如今静静的躺在博物馆里。在长青年的责任,我们必须把红色精神与个人的理想抱负相
征革命事业面前,个人问题永远都是第二位,这对新人牺结合,筑牢思想道德的底线,学****先辈们不怕牺牲,无私
牲自己的幸福却义不容辞的支持长征,在他们的心中永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砥砺前行,担任起民族复兴
远先有国再有家。更多的于都青年奋起出征,这些放弃自和国家富强的重任,继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我幸福、共享天伦的举动成为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促使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长征路上,我们后辈永远
于都子弟兵克服恶劣的条件服从军队命令出发,又由己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永
及人把这种积极向上、战争必胜的信念传递给同行的战远不能忘记先辈们留给我们的革命斗志与精神财富,永
友,推动着长征事业的不断发展。远要牢记使命,坚守初心。革命伟人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台缝纫机也开始了“长征”,与缝纫机如影随形的我们应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气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便是于都县葛坳乡牛颈村人葛接调。1934年10月他挑着中,新的起点新的长征将由我们青年一代来启航,我们将
一台手摇缝纫机随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被誉为“长继续书写新时代下的壮丽篇章。
征路上的红军裁缝”,过湘江时,缝纫机油壶掉了,葛接
调冒着生命危险原路返回找回来;过雪山时,海拔高缺氧参考文献
严重,正常人连走路正常行进都艰难,他硬是挑着缝纫机[1]吴义国,陈卫平,
坚持下来;穿过沼泽时,他只能踩在水里前进。就算中途了于都[J].湘潮(上半月),2016(01):11-14.
有人劝解他放弃,有人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印刷厂[2][J].中国经济周
机器设备都仍了,葛接调依旧没有放弃守护缝纫机带其刊,2021(07):14-15.
前行的任务,终于在结束长征之际,葛接调接到为毛主席[3]于都地貌——百度百科
做棉衣的光荣任务。不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4]詹承东,[J].时代主人,2016(10):
苦,于都人葛接调依旧不放弃自己的任务,他用革命事业31-32.
大于天的理想信念去与困难环境相抗争,用顽强的信念[5]于都历史概要——于都党务公开网
挑起缝纫机指引自己前行。
237

于都人民对长征的伟大贡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惜春文档
  • 文件大小1.41 MB
  • 时间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