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评论性文章.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评论性文章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评论性文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语文教材更换课文是正常现象
丁启阵
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09月08日05:06有篇题报道,先引用编剧刘毅9月6
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大换血”的微博帖子——该帖子称:《孔雀东南飞》、药》、
《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
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名篇被踢出语文教材;由于鲁迅有多篇文章
被踢出,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接着,记者就此展开调查,报道了各地主要
是广东省中学语文教材课文的更换情况,列举了一些网民评论。从网民评论和文后
的调查看,大部分人对中学语文教材的“换血”行为持否定态度,其中不少人情绪

较激动。
有网站编辑问我能否就此事发表一下看法,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理论上讲,任何一篇文学名文都不妨从语文课本中删
去。我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是天生就必须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在我
看来,语文教材更换一些文章,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事实上,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更换课文。而且,似乎也没
有因此发生过“国将不国”之类的严重后果。内行人都知道,某几篇文章的入
选与删去,权力掌握在教材编辑者及其上级领导若干人的手中,跟大众、网民是
没有关系的。因为,除了时代环境的变迁,各地方、一拨拨的“若干人”,各有各
的价值观念、语文教育观念、文学欣赏趣味、地域人文特色、出版发行利益,等
等,更换课文的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现在因为这个事情进入了民众可议论的范围,于是出现了群情激奋的局面。
出现这个局面,有喜有忧:喜的是,民众终于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忧的是,
大部分人还不善于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说大部分人还不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这是因为:人们缺少必要的冷静和理性。
具体表现是:一旦看到自己曾经学过、喜欢过或感动过的文章,被删去,或者有人
主张删去,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坚决加以反对,甚至进行肆意的咒骂。根本不去认
真看一下别人提出的理由,思考一下其前因后果,不去看一下别人用以更换的是什
么文章。举个切身的例子。我谈朱自清《背影》那篇文章,说到文中朱父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节,许多人就立即以那个年代可能没有像今天这样的交通
规则为理由,彻底否定我的意见,视我的意见为洪水猛兽。有人甚至以没有人因为
读了《背影》后被火车撞死,来反对我。他们根本不愿意了解,我所说的实际上不
是简单的法律问题,而是人类文明行为(包括行为规则、公德意识等)的问题。
据我观察,大部分人之所以反对更换课文,是出于不假思索的维护传统的****惯
(囿于成见?坐井观天?惰性使然?奴性使然?),稍稍冷静一些的,也不过有一
条“它曾经感动过我”的理由一一我认为,感动是很靠不住的一种行为。只
要稍微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中曾经有过的感动,就不难发现:感动从来不以理性
思考、艺术水准等为前提。比如,我们曾经最感动的小说、电影,很可能只是一部
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在被蒙蔽遭欺骗情况下感动得眼泪
哗哗的故事,一抓一大把。
之所以会出现那种群情激奋的局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百姓太缺少这种
能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便如同久蓄地下的岩
浆,突然迸发。又像一个饿了很久的人,突然看到一堆馒头,就狼吞虎咽起来,是
很容易把自己噎死的。此外还有,人们的不满情绪实在是太多了,需要发泄,需要
替罪羔羊充当沙包。
冷静和理性地利用这个机会的做法是:从社会价值观念、语文教育观念、文学
欣赏趣味等方面入手,以学术讨论的方式展开讨论。任何一位作家、某篇文章的去
留,都可以循着这种路子进行讨论。
对于“鲁迅大撤退”现象,我个人是持反对态度的。主要理由有:鲁迅是中国
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文学名著的理解不必一步到位即教材选文不妨偏难一
些,鲁迅文章中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并未过时,等等。但是,在“换血”与一成不变
之间,我更愿意站在“换血”一边,哪怕他们把我所喜欢的鲁迅的作品悉数踢出中
学语文教材,也在所不惜。因为,一种做法或一成不变的想法,一旦成为全民族不
可撼动的信念和****惯,抱残守缺,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后果更坏。每当想起我们中
小学年代的一些语文课文,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心中默念:谢天谢地,过去的已
经过去了!而鲁迅的文章,即使语文教材一篇不收,别的地方我们照样可以读得
到。试问:有谁是读书只读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的呢?同时,它也
丝毫无损于鲁迅在文学史上在我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2,时代迁变的新贵与传统继承中的本质一一站在影视角度看待文学与影视关系的认知
研讨意义是确认相互确认和彼此尊重,因为文学和电影的关系是相互独立而相互影响关
系,无论文学支持了影视的创作还是文学书因为影视热播而成书,无论是文学创作人有的
羡慕影视微微心动,还是但时代变迁和大众趣味是不可缺少的观照因素。也许之间有父子、
表里、个体群体、交融依存等关系。
以往我们理解的影视和文学都是剧作意义上的主次重要性关系,以及对话的味道、片名
的雅俗等等。但其实,文学和影视在新的文化背景中已经是本质相融、相互簇拥的关系。
一、就传统理解而言,文学和影视的密切乃至于先后关系不容置疑。没有文学的影视难
以想象。但二十多年前关于电影丢开文学戏剧拐杖、电影自身语言的重要性讨论,开启了
影视和文学分庭抗礼的先声。今年内,在中国的学科体系中,一直依附在文学门类中的艺
术将自立门户成为平起平坐的“艺术学类”,几乎历经30年而最终将从整体上认定了包括
影视在内的艺术独立性的存在现实。所以时至今日也许可以说,我们到了确认影视和文
学更为平等关系,和应当讨论彼此之间在当下文化背景中的新型密切关系的时候了。
二、当下的文学似乎在大众眼中并没有了以往风靡吃香的骄傲,影视成为新贵而更为大
众所青睐。但其实不是简单的时过境迁而是单纯的阅读年代被图像时代所冲击而已。2009
年中国出版产值达到万亿人民币,在文化产业中一支独大,说明阅读时代的传统背景还庞大无比,但
同样的事实也显然,即影视更为显赫诱人。所以,站在影视发展基点上谈论文学价值,和在文学发展
的基点上谈论影视意义,都是具有时代需要的认识。我从4个实例来
阐释我对于文学和影视难以割舍本质关系的理解:
1、剧作家的抱怨启示:几年来一直听到剧作者在政协发言、在获奖作品的不公待遇上,
抱怨影视忽略剧作,但似乎不见很奏效,这其实显示了一些问题。在影视行业内,剧作地
位一直比较尴尬。但影视自是导演主宰的行业,呈现在于其非书面的阅读而是影视语言。
文学和影视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内在实力支撑和外在呈现的关系,如同主持人风光一时,
但后面的编导却不以为然,因为都是他们的撰述和主宰。如同演员在大众心目中就是喜好
的全部,但剧组也更把导演摄影放在更高的位置。编剧之于影视的不满是放大了内在支撑,但剥离表
层显露钢筋铁架,或者说把个人表达的文学覆盖在作为群体创作呈现的影视上。影视实施上是具有影
像视听特色的表现形态;自然本质上没有剧作文学支撑难以实现经典的实现;但市场和大众文化已经
转移为群体视觉奇观而非个体内心咀嚼津津乐道的时代。不是要文学服膺于浮华,而是影视就是具有
内在吸纳文学而表现为图像时代的特点。剧作重要却不能返回文学单打独斗显示唯一,而大众市场功
利性也更多关注外在也是事实。
2、张艺谋“三枪”与“山楂树之恋”启示:张艺谋的创作充分显示了文学经典性和影
视现代性之间的不可分离。无论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秋菊打官司,张艺谋再聪明也难以
摆脱文学给予的精神支撑。文学的涵养和人生观察的细致、思维构架的情感逻辑等等,都影响着影像
构造的厚重可能,也成为影像具有内涵力的支持,文学和影像相得益彰的局面是有一种相互依存互为
表里的关系。但一当以为可以将大众喧嚣摆布在影像中就能势不可挡,于是“三枪”的市场得势与大
众恶语相向也就不可避免。不是大众势利,既蜂拥而至又鄙视至极,而是忽视了表里的关系。这一方
面说明影视和文学的依存重要性,其实还说明在文学和影视的共同性上都是在艺术情感上能否动人,
文学的优势一当发挥,影视的动人性便高涨一步。艺术精神=文学的本质一当丧失,影视可能悦众却
不能悦心的规
律便起着作用。“山楂树之恋”的动人再一次说明这一关系。当然,文学原著对于影视改编的非议也
再一次呼应了编剧个人钟爱和大众影像之间的天然差距。
3、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启示:好导演、好原作、好编剧之间完成了一个动人的影像(非故事)。
当文学如张艺谋般吸纳时,剧作的故事的坚实已经确立,当电影编剧(苏小卫)给予影像思维的改造
处理时,影像的扣动人心也得到保证,而好导演实施全面的视听呈现时,
观赏的震撼性就最终完成,在这里打动人的不是山崩地裂的外在,而是烘托出32年的精神
纠葛,那婆婆和媳妇之间对于孩子归属的处理令人揪心而动人解决、那养父撕心裂肺的压抑呼喊、那
母亲跪下的忏悔等等,都是情感爆发的瞬间却难以隔离开文学的积淀和影像语言的撞击。文学功底的
支撑对于影视而言如此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已经不是文学而是“文
学性”与“视听感”的交融。
三、文学的意义:压抑文学或者试图依附影视,如同看低影视敌视读图时代,都是难以
凸显文学意义的。文学对于精神价值的保存具有独特意义,文学的独立性需要坚持,人文慰藉更为重
要。文学和影视都可能做到,对于古典意义而言文学更为久远,而对于新一代人们而言,让影视担当
更为迫切。认同影视需要坚持自身的独特性,这才能各自显示价值也才能成为相互护佑的对象。文学
的缺憾固然使得影视感染力受到制约,但文学自身屈就
世俗和趋近影视大众化才是文学的根本危险,而影视蛮横对于剧作和改编也对于影视的发
展不利。
我觉得影视与文学在的某种程度上是关系置换:从父子关系、传统古典与现代时尚、相互融合的
新进,文学性与试听感等可以显示、
结论:时代迁变的新贵与传统继承中的本质,是想说明:时代不可阻挡,而影视是时代的产物,
对于大众而言,影视的影响力的确消减或者说抢夺了文学的传统视野,但其实影视的支撑离不开文
学,文学也需要再确认自身抗衡图像世道的内在因素是艺术人文性精神情感:观察的独到和思考的深
沉,而文学和影视联姻是情势所然,既是辅助延伸文学,也是渗透时代大众趣味。但最终,文学不能
随波逐流让图像时代的肤浅所左右,独立的文学精神是艺术共通的需要也是自身存在的价值。
周立波,千万别趟相声这潭浑水
陈九
作为一名幽默艺术的忠实观众,爱好者,我想对后起之秀,海派清口掌门人周立波先生
说几句心里话。
你的艺术厚积薄发,艺术感觉非常到位,幽默手段运用得自如,节奏感十足,最主要的,
你的幽默有新意,有个性,散发着天份的火花,而且还有初牛之勇,气势玄虹,应该说是异
军突起独树一帜。
我本人喜欢你的艺术。我是北方人,但能说几句洋泾浜的上海话,所以对你的半半风格,
普通话上海话交相辉映非常受用。这是你的特色,不说上海话你就枯了,不说普通话你就窄
了,半半之风,恰到好处。
我认为你是成功者。你的名气地位与你的艺术旗鼓相当。也就是说,你今天在幽默艺术
领域的话语权是自己挣来的,应得应份。于是,你的话开始多了,你是个喜欢说话,敢想敢
说的性情中人。
从你的谈话中,我有些体会,说出来与你分享,得罪之处请多原谅。
你说你不可复制。而你已经看到,张冯喜差点儿就复制了你。一个艺术家可不可复制只有在他死
后才能知道。侯宝林,马三立从未说过自己不可复制,但今天的相声现状告诉我们,他们就是不可
复制的。且不说复制与否无关艺术好坏,即便如此,这句话说得也太早了,太
轻了。
海派清口有别于北方相声的最大特点是时代感。艺术的先进性本应来源于人生哲学的清
新。相声界本来就是块庸俗之地,文化糟粕甚多。老话说得好:宁带千军万马,不带十样杂耍。千军
万马他听命令,十样杂耍谁也不听谁,都牛,都相互拆台幸灾乐祸。所以马季先生说,爱相声,不爱
说相声的人。看看当今曲艺界,连齐心协力搞一台曲艺晚会都难上加难,为什么,摆不平,谁的大
轴,谁的攒底,还没开锣人脑子就打出狗脑子了,说来真是一声哀叹。
而你周立波偏安一隅,完全不必卷入这些鸡零狗碎儿,只要态度超然心胸豁达,走自己
的路,把心放在艺术上,不受别人干扰,久而久之,人格魅力必能凌霄于群伦之上。比如这次你与侯
耀华的争论,毫无必要说那些话,什么人不可以犯贱呀,什么年轻人能看你老,而
你没机会了呀,甚至连人家身世也拿来说事儿,暗指人家非嫡生,后来又辩称没指名道姓,这都不是
明智之举。我很怀疑你身边出主意的那些人,这些话怎能从一个善议国事,点评三
十年中国改革风云的周立波先生口中说出?立波老弟,咱不能趟相声这潭浑水,这是害你呀。
海派清口区别于相声的另一点,是它更依赖于表演者的个人形象。相声演员即便耍下三烂,骂
街打人,他仍能说相声,可你不行,你的单口形式与时事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更像作报告,表演者必
带几分说教气。如果人生理念高度不够,这条路很难走得远,难免最终落回以往的滑稽,这是任何
人,包括周立波先生自己,都不愿看到的。保持高度,立波老弟,这才是你决胜的秘诀。
好,就说这些。没任何恶意,不当之处请立波老弟多多包涵吧。

评论性文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319 KB
  • 时间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