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 】是由【Geb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
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言不尽意”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言”是能尽“意”,还是不能尽“意”,一直以来都是在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言”有时候能尽“意”,有时候不能尽“意”,需看具体情况。文章以文学接受过程为例,谈“言”不尽“意”;讨论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和乐趣。
关键词:读者言不尽意无奈乐趣
读者是文学接受中最重要的因素。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也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由于作者与读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可能不同或者是不完全相同,读者与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修养及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于是读者通过阅读所了解的作品的世界也可能与作者所描述的世界不完全相同。因此,就产生了“言不尽意”的现象。
在文学活动中,有时因为是作者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文本或作品的“言不尽意”;也可能是读者的因素,导致了文本或作品的“言不尽意”。这此以文学活动中的文学接受过程为例,来谈谈“言”不尽“意”。从读者角度来说,“言不尽意”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乐趣。接下来论述读者方面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
一、读者方面导致“言不尽意”的无奈。
文学作品是作者关照客观世界,再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世界本是复杂多样的,作者无法完全阐述他所关照的世界。读者和作者又有一定的距离,读者无法完全理解作者之意,于是就产生了读者接受过程中的“言不尽意”的无奈。
“意”很多,而且深奥。因某些原因,读者又无法完全理解作者之意,导致了读者方面的“言不尽意”的无奈。
萨特曾说:“如果世上只有作者一个人,他尽可以爱写多少就写多少,但是作品作为对象永远不会问世,于是作者必定会搁笔或陷于绝望。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1]作品没有读者去阅读,作品本身就没有价值,作者也没有任何创造的价值。作者关照的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作者内心世界的深沉复杂,语言本身又无法完全表达作者的意思,所以有“言不尽意”,这也让读者在接受作者之“意”时有一种“言不尽意”的无奈。
2.“意”本身就具有不可言说性,也让读者产生了一种“言不尽意”的无奈。
客观世界是复杂深奥的,很多真理是具有不可以言说的特性,是无法完全阐清楚的。《庄子•天道》篇中,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2]这里的“数”即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的规律、事理。客观世界的很多方面,是作者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夸饰》篇中说的“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3]也是这个意思。在很多时候,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即文本就导致了“言不尽意”,读者无法完全明白作者的“意图”,这就让读者在接受或者欣赏作品的时候,有了一种“言不尽意”的无奈。
,也会造成“言”不尽“意”。这样也让读者在接受或者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言不尽意”的无奈。
一方面是作者刻意不表达所有意思,如一些讽喻政治的政治诗。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并序》:“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4]诗人因上疏论事触怒了武则天被捕入狱,身陷囹圄的诗人以蝉喻己,顾影自怜,表明自己的高洁品格。诗人不能完全说出此事的真相,只能借咏蝉的机会来表明自己的意图。另一个方面是语言文字本身的缺陷和作者本身的表达能力的欠缺等方面,造成“言”不尽“意”。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方其搦翰,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意奇,言征实而难巧也。”[5]这样也让读者在接
受过程中无法完全理解作者之“意”,也产生了“言不尽意”的无奈。第三,有时候,语言的含义丰富、复杂,没有选对合适的语言或是词语,或没有造出合适的语境,也会遮蔽、歪曲“意”的表达。也让读者有一种“言不尽意”的无奈。
“意”,导致文本文意的“言不尽意”。也导致了读者在接受或者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言不尽意”的无奈。
作者为了更好表现作品内容的丰富性,或是作者有不便言明之事,作者刻意追求言外之意,导致了“言不尽意”。梁鸿的《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6]这首诗是梁鸿过京都洛阳时所写,他惊叹于帝王的豪靡奢侈,嗟叹人民无尽期的困苦。其诗中的“兮”与“噫”,前者充满嗟哉之叹,后者则嗟叹中含有讽刺统治者,同情百姓。当读者遇到类似的诗歌或者文学作品,如果无法完全理解作者当时作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时,也就会有“言不尽意”的无奈。
二、读者方面导致“言不尽意”的乐趣。
读者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读者能动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是毫无意义的。“读者的阅读是一个充分的广阔的自由的阐释和再创造过程,对文学作品的实现来说,这个过程比文本的产生更为重要。读者不仅是实现作品功能潜力的主体,而且也是推动新的文学创作的动力。……在整个文学过程中,读者创造作家,影响作家的创作,是推动文学创作,促进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7]读者有无法完全领会作者意图时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但也正因为有这种“言不尽意”,也有读者的乐趣。
,作者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口味,也就是所谓的期待视野,不得不时常调整、校正以至改变自己的初衷,来迎合读者。读者因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而会得到乐趣,但是作者却因此得放弃一些文学作品的深层意愿,甚至是放弃作者的“意”之灵魂。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这篇赋是因汉武帝喜好求仙而作的。原本是借此赋来劝诫汉武帝不要沉迷于奢侈享乐,要多以天下、国事、百姓为重。汉武帝读了反有一种
“意”呢,这里除了汉武帝未飘飘然乘云气遨游天地之感。为什么汉武帝就没有读出“劝诫”之
能理解司马相如之“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司马相如作这篇赋的接受对象是最高统治者。他在创作时要考虑接受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心理,从而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寓意,最终大汉王朝的气象掩盖了其中蕴含的讽谏之意。这样的情况作者可能无法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了,但是读者却因为接受这样的作品的“意”而感觉到一种乐趣。
,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可以经过了解传统文化、文学传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作者的创作动因等,可以无限接近作者的本“意”,来解读作者之“意”,所以就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这也是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一种乐趣。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比比皆是。如杜甫的《羌村三首》第二首中有这样的一句诗,“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此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复却去”的主语是“我”,即诗人杜甫。解读为娇小的儿子绕膝依依,怕“我”还要离开他们。另一种说法是“复却去”的主语是“娇儿”,即理解为:小儿子因为怕“我”,本在膝旁,又悄悄溜走离开。写父亲与儿子别后初见时,又亲热又害怕的样子。杜甫的这句诗,两种说法都说得通,也就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两种观点的取舍,就看读者的好恶和选择。
卞之琳的《断章》全诗短短三十几个字,但这首诗的主旨有这么几种说法:爱情说,热爱生活说,人际扬善说,参禅说,“相对”主题说。《断章》诗意生成了无穷的审
美意义,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是见解,是读者在接受或者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在读者的欣赏与再创造中则产生了更为丰富的审美意义,也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言不尽意”的一种乐趣。
,比如读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审美方式以及读者的好恶,也会造成“言”不尽“意”,也许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乐趣。
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8]这就是读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审美方式以及读者的好恶,造成的“言”不尽“意”,也许是“言不尽意”的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言不尽意”乐趣的典型例子。读者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能够影响甚至决定文学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状况,即不同时期的评价和地位,而且还表现在它能够间接地影响文学的再生产。读者在不断地探索,对文本做不同的、新的解读和阐释,就丰富了文本本身的“意”,这也是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一种乐趣。
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者文本的完成并不就是文学活动的终止,读者对作品的阅读或接受是使文学生命的复苏,作者的创作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读者不仅是文学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文学形象的另一塑造者和完成者,更是文学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实现者,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8.
[2][M].北京:中华书局,983:386.
[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08.
[4]中国社会科学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8.
[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94.
[6][M](上编,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88.
[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28.
[8],鲁迅全集第[M](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79.

读者角度的“言不尽意”的无奈与乐趣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ebu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