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鲁教版地理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新鲁教版地理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鲁教版地理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专题一人口与地理环境
省指导意见: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点一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
(1)人口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
J--------------------2---------------------*
人口增长缓慢
注:老龄化原因: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
(2)措施:
①人口增长缓慢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②解决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生育。
2、发展中国家:
(1)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加大了资、环境和社会源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国家财富减少、经济增长速度降
低,人民生活升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②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会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加剧贫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2)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知识点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特点:由乡村到城市、由内陆到沿海、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
方向主要是乡村到城市。
(3)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
多;迁移形式多样化。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气候,如美国老年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②土壤,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③水源,如我国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④矿产,如我国大庆石油资的源开发。
⑤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如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②交通,如现代人口迁移远大于过去;
③通信;
-1-
④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布局,如山下水库建设时,库区百万居民迁出。
(3)社会因素:政策,如我国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治,如巴西迁都到巴西利亚;战
争,如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社会变革;宗教;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知识点三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人口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①最显著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因素:主要济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
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
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知识点三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
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是个警戒值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
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
3、影响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水平济发达程度④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⑤技
术水平⑥资源基础⑦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2-
专题二城市与地理环境
省指导意见: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解释其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识点一城市化
1、城市化
(1)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
动的过程
(2)体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社会方面: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化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教文化事业发展和提
高;提高居民平均收入
经济方面:城市化促使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利于城乡交流,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消极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用地紧张。
(5)城市区位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
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
地形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咼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气候
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河流运输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
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矿产资源新兴的工矿业城市矿产资源丰富
-3-
②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
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
知识点二城市的空间结构
: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补充)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农业用地、休
憩和绿化用地;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1)商业区市中心或街道两侧及干线交汇处,符合交通最优、
市场最优的原则
(2)工业区
①按生产联系,自然集聚;
②按城市规划,位于下风向、下游区,并沿交通干线向市外迁移,寻
找低价位的厂址用地。
(3)住宅区
尽可能方便生产、生活,与工业区有防护带,在上风向、上游区,尽可能少受污染。
(4)交通区以城市边缘的内外连接为佳
(5)旅游区接近风景区或名胜古迹
注: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一般在市中心,行政区与各市区都有便利的交通
: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未来田园城市;
:
(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②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①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
②付租能力差异: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咼的市中心和地租次咼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形成
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
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
(4)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三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含义
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生态、民俗、传统****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
-4-
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
生活****惯、制度等。
(2)地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表现: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建筑、民间信仰等等。
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2、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城市景观,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
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另外,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城市多湖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
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世界城市景观差异与形成(下表)
城市建筑表现原因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
美国城市
建筑间经济发展快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
格局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
欧洲城市
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况更为少见
杭州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
建筑北京显示皇权的至咼无上
线排列
风格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
华盛顿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与法制精神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
中国
建筑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封闭性
结构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
西方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者称
和盘托出
专题三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省指导意见:1、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工业区位因素
知识点一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
获得生活所需要的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社会环境对
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5-
(2)农业包括5个部门:农(种植业)、林(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牧(饲养牲畜)、畐V、渔(淡水养殖和海水养
殖)。
(3)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热、降水、大气、温差等)、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
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历史经验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相对变化较快;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
素的变化;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最具活力,变化较快。
2、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类型
东亚、东南亚、南亚美国、阿根廷、澳大亚、利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
主要分布西兰、南非亚、阿根廷、乌克兰、新西兰、我国的珠江三角洲
地区俄罗斯
1、咼温多雨的气候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1、优越的自然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
2、平坦的地形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便利的交通运输2、地广人稀
3、机械化水平咼(墨累河一达
形成的主3、人口密、劳动力丰3、交通便利3、高度发达的工业
令盆地)
要原因4、稻米是主食,市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4、地广人稀
需求量大(亚洲)
5、先进的科技
(美国)
1、小家经营1、商品率咼1、商品率咼1、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
2、单位面积产量高,态系统
2、农场经营规模大2、生产规模大
但商品率低2、有效地用利时间安排农业
3、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特征3、机械化水平低活动
4、水利工程量大3、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
5、科技水平低适应性
-6-

新鲁教版地理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开始
  • 文件大小447 KB
  • 时间2023-03-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