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 】是由【久阅文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
2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
姓名:任雨霖
[摘要]:《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窦娥是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从一个“三从四德”遵从封建社会纲理伦常的封建社会传统妇女的代表,到地痞流氓欺压,庸官酷吏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和元朝这个封建社会却延续奴隶制度的残规陋****压迫其不得不承受不公正的待遇,到最后对“天”控诉: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对“封建庸官酷吏”的控诉: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本文主要通过:温顺善良的“孝妇”;刚正不屈的“烈女”;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以及用现代眼光审视窦娥形象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窦娥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窦娥孝妇烈女
关汉卿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生活在金、元两代。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以富有抗争性著称,是元杂剧的奠基人。[1]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
不仅如此,后文中其魂与父亲相见可以看出,窦娥依然对父亲敬爱尤佳。甚至窦娥的宁死不屈,最后喊冤斩首,也与其对父亲的尊重---“孝”有一定的关系。曲中有云:“你看这文卷曾道来不道来,则我这冤枉要忍耐如何耐?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第四折[雁儿落])
(二)窦娥对婆婆的“孝”——东海孝妇,孝感动天
窦娥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十年的日子。岂料十七岁时与丈夫完婚,当年夫君因病去世,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她立志“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孝服守,我言词须应口”。(第一折[天下乐])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住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她愤怒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第二[黄钟尾])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到最后窦娥托梦给窦天章仍不忘了对婆婆尽孝,将婆婆托付给窦天章照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屈死的於伏罪名儿改”。(第四折[鸳鸯煞尾])从窦娥对父亲窦天章卖女的听,对蔡婆的态度集中典型的反映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孝。
二、刚正不屈的“烈女”
窦娥性格系统中的另一大脉络便是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的一面。
整曲故事,实乃因张驴儿父子好色风流,想要逼婚与窦娥而起。正所谓: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为首,因此上媒色邪***一笔勾。通过张驴儿的步步紧逼,挟恩逼婚,窦娥不从;父死逼婚,窦娥屈招;科以罪愆,窦娥惊天;亡魂见父,窦娥表冤。也使得窦娥从无声的反抗,到见官鸣冤,再到怒骂天地,连许三愿,乃至最后窦娥死后依然魂不消魄不散,一直等到三年之后父亲到此处审囚刷卷,才托梦表冤,得以沉冤昭雪。
5
(一)挟恩逼婚,窦娥不从——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面对既是流氓又是恩人的张驴儿父子的逼婚,蔡婆婆无奈只好顺从,而窦娥则坚决不从,这是她倔强个性的闪光,是对自己人格和尊严的维护。然而窦娥虽然不愿收留却也不是特别决绝张家父子,这可能源于窦娥接受的儒家文化中“知恩图报”的思想,我们也看到,促使她反抗张驴儿逼婚的道德力量同样是来自封建礼教的贞烈观。在这两种思想的冲突之中,导致了窦娥虽然不会嫁与张驴儿但也同样默认了蔡婆婆收留张家父子的意思。正是由于这种不强烈的无声反抗导致后来张家父子的变本加厉,直到一场塌天大祸的降临。
豆蔻年华的她想的是:“我一马难将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他人,其实做不得。”极力克制人的自然本能的要求。虽然她曾有过空房难守的感叹,却始终恪守“一女不嫁二夫”的戒律,从未想到也不敢想寡妇再嫁的事。她不但是贞节观的自觉遵守者,还是这种思想的维护者。她对婆婆“妇道”的动摇进行指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这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第一折[赚煞])并用“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非议她婆婆的行为,极力用“妇无二适之文”的妇道坚定其婆婆的封建礼教立场。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假如窦娥不是面对张驴儿,而是碰上怜香惜玉如贾宝玉那样的英俊少年,同样也会被拒之门外。因为再嫁对窦娥来说,是奇耻大辱。
(二)父死逼婚,窦娥屈招——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
张驴儿本欲药死蔡婆婆却不了意外药死了自己的父亲,然其贼起飞智,恶人先告状,云:窦娥,你药杀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第二折)。张驴儿以“官休”相要挟时,如果不想便要“私休”,用这种***的逼婚方式逼迫窦娥嫁与他。窦娥为了捍卫自己的贞洁与尊严,毅然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与你去见官来。(第二折)
这是窦娥与恶霸斗争的第一步,这时她寄希望于官府的秉公断案: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除了外百事不知。他推道尝滋味,吃下去便昏迷。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大人也,却教我平白地说甚的?(第二折[牧羊犬])她相信
5
父母官的公正。因为她认为自己虔诚地遵守伦理道德,贞孝两全,理所当然地受到官府的保护。然而,在“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元代社会中,窦娥没有想到,她所处的生存空间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她所寄予希望的官府,竟是一团漆黑。楚州太守的一句: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却将窦娥推向了地狱的深渊。滥用酷刑,使窦娥在堂上承受着千般打拷,万种凌逼,窦娥被打得昏死三次后仍不屈服: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第二折[采茶歌])当她听说要拷打婆婆的时候,才不得不屈招投毒一事系自己所为,与婆婆无关。她宁愿让自己蒙受不白之冤,也不愿眼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窦娥的言行,符合了她一开始就表示:“我将这婆侍养(尽孝),我将这服孝守(守节)”。
(三)科以罪愆,窦娥惊天——浮云悲风,染血白练。雪飞楚旱,天岂可欺?
窦娥在行刑前唱道:“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第三折[正宫·端正好])唱出了窦娥的满腔怨愤,真想不到自己受到如此不白之冤,如今却押上刑场,她开始对“人心”和“天地”的不公正产生了怀疑,走向刑场之时,也是她从朦胧中觉醒过来之时。
她被刽子手捆绑得不能动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质疑天地:“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三折[滚绣球])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窦娥对最高统治者的大胆指责与否定,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强烈、最尖锐的抨击。并且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声明:“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第三折〔耍孩儿〕)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当窦娥发誓后,浮云蔽日,阴风怒号,白雪纷飞,这一片浓重的悲剧气氛,老天爷来证实了窦娥的冤屈,把窦娥含冤负屈悲愤莫名的情绪推到极限。窦娥的指天斥地无疑是对黑暗现实的宣战,这正反映她斗争的现实性。
6
在《滚绣球》中,充分反映出窦娥不为命运屈服,也不为刽子手的屠刀而却步。她面对这没有公道、没有正义的黑暗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深深的诅咒,不仅对“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官府进行了血泪的控诉,连封建社会视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地也被痛斥为是非不分、欺软怕硬的东西!窦娥的反抗性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如同火山爆发,闪耀出最强烈的斗争火花。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代表。
(四)亡魂见父,窦娥表冤——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可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并不能解决人间的社会里好人受气、坏人得意的问题,在窦娥被屈斩于长街之后,泼皮张驴儿却依然逍遥法外,贪赃枉法的官吏竟得以加官晋级。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只能以非人间的力量来解决人间的问题。于是,窦娥的反抗精神化作不屈的鬼魂来复仇。鬼魂伸冤,不仅体现了窦娥的冤屈之深,更表现了窦娥的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当窦娥的鬼魂遇到分别十六年的父亲窦天章时,窦天章已是科举及第后官运亨通的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了,负有随处审查各地判案文卷、体察滥官污吏的责任。窦娥的冤魂显灵,一连三次把自己文卷翻在上面,请父亲过目;不料窦天章看到问卷上写的是药死公公的十恶不赦之罪时,竟不问缘由地指责女儿窦娥三从四德全无,既“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但此时的窦娥以非从前那种逆来顺受的人,而是不屈的鬼魂,她在申明了自己的冤枉后,痛快淋漓的唱出了满腔的悲愤:“你倒是咱不该,这招供写得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第四折[梅花酒])由于鬼魂的力争,才使窦娥的冤案得到昭雪,这不正说明了现实的荒谬吗?因此,窦娥的冤屈得以昭雪,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涵义的。
窦娥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这就是窦娥的悲剧性格。她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通过窦娥在公堂和法场上的血泪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
7
纵观全文,《窦娥冤》是一出性格的悲剧,她先是作为被买卖的童养媳,后来又成为无依无靠的寡妇,最后沦为阴谋的牺牲品,在社会面前,她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她的一生都受人操纵。她的悲剧就在于孝顺婆婆、讲究贞节、恪守妇道。自觉地维护那个社会的一切规范和要求,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却被社会毁灭,这一毁灭凸显了崇高和壮美。
窦娥的性格悲剧,不仅仅表现在社会丑恶势力对善良弱小者的毁灭,而更深层次的悲剧意蕴在于窦娥—作为封建社会培育出来的沦理道德典型反而被培育她的社会所消毁。她的被毁灭,不单单引起人们的同情,而是进而对社会产生怀疑,在对丑恶的恐惧中生发一种讨回公道、铲除邪恶的情感力量。[4]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悲剧命运,一反元代社情,维护了汉名族文化传统,强调了社会思想、道德****俗。
四、用现代眼光审视窦娥形象
以现在的眼光看,窦娥是一个纯洁、善良、具有反抗精神的弱者,一个符合当时社会道德标准的完美的人。结果,她的美德不仅没有得到肯定,受到表彰,反而遭受摧残,作了屈死鬼。用窦娥自己的话来说:“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第四折[雁儿落])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一个完美而闪光的人,被邪恶势力,贪官酷吏而毁坏了。这一描写虽然没有达到否定封建制度,否定封建意识,包括贞节、忠孝等的高度,但它已经是够坚定、够伟大了,即使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下)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二版
[2]《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岳麓书社1998年8月第一版
8
[3]《窦娥冤》关汉卿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10月
[4]《社会科学辑刊》刘中华1992年第03期
9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久阅文学
  • 文件大小3.01 MB
  • 时间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