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称代词“伊”变探微.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年第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总第期.
人称代词“伊的流变探微
李静丽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摘要古汉语人称代词虽历经变化,却很少有人称代词既可以作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作第二和第三
人称代词的。本文就古汉语中“伊”字做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进行统计,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指出
“伊”有作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伊”字作人称代词时的移情功能。
关键词伊;人称代词;流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古汉语人称代词“伊”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上字开始向三身代词方面发展的时候,“伊”字已经是个
古时期只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汉代以后,由于盛行的代词,但从中古的资料看,“伊”字作人称代词,
其指称性渐强,开始作第三人称代词,并且“伊”作第主要用于指第三人称。在《洞天福地记》、《典论》、《十
三人称代词在六朝和隋唐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宋以六国春秋别本》、《月波洞中记》、《搜神记》、《博物志》、
后,由于“他”字广泛用于指称第三人称代词,“伊”作《笔势论略》中并未出现“伊”字作人称代词的用法。
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逐渐减少了。然而,“伊”字并没可见,“伊”字在魏晋时期作人称代词的用法是还未出
有退出历史舞台,它开始作第二人称代词,尤其出现现或仅仅是萌芽阶段。
于戏曲对话中。这主要是为了押韵和避免重复,加之《世说新语》中共出现“伊”字次,字用作第
对话场景的明确性,“伊”偶尔也作第一人称代词,下三人称代词,另一个“伊”指伊尹。如:
面将逐条分析。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刘牵脚

、“伊”作第三人称代词加桓公颈,桓公甚不堪,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
伊,甲骨文中就有这个字,被用作敬称,指伊尹。日:“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方正第五
《说文解字》:“伊,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日:“勿学汝兄,汝兄自不
尹”。《汉书· 礼乐志》颜注:“伊,是也”。《诗经》中共如伊。”赏誉第八
出现“伊”字次,但字主要是作为语气助词和指示谢公尝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阿万欲相与共
代词而出现。如: 萃王恬许,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尔。”万犹
洗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暨。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荣正第十四
《诗经· 国风· 邶风· 谷风》虽然在《世说新语》中“伊”字作为第三人称代词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都是指男性,但这与后来“伊”字专指第三人称女性是
《诗经· 国风· 郑风· 溱洧》不同的,这时的“伊”作人称代词没有性别差异。同时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代的葛洪的《神仙传》以及王嘉的《拾遗记》中并未出
《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现“伊”字作人称代词的用法。可见,在六朝时期“伊”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字作人称代词也只是限于某些人的作品中,并未大面
《诗经· 国风· 曹风· 鸬鸠》积普及。
在《尚书》、《论语》、《孟子》中以及后来战国的竹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伊”显然要比“他”早。王力
简、帛书、《韩非子》中都没有“伊”作人称代词的用法。先生推测:“伊”字大概起源于第四世纪到第五世纪。
汉代以后,“伊”字由于称代性渐强,逐渐转化为第三虽然在隋唐时“他”已经广泛运用于第三

人称代词“伊”变探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