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目录

自序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第六章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第八章名家
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第二十四章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新儒家:理学
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自序

小史①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②,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③,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译文,书此志谢。
一九四六至四七年,余于宾夕凡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幕义先生()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于
宾夕凡尼亚大学
注:
①本书英文原本出版时,中文名为《中国哲学小史》。但1933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著者另一本《中国哲学小史》,作为万有文库百科小丛书之一。因此著者将本书中文本定名为《中国哲学简史》。
②《小国哲学史》上卷,布德译,书名A History of Chinese Phjlosophy,the Period of Philosophers(from the beginning to .),由Henry Vetch,Peiping:All enandUnwin,London于1937年出版。布德继续译出下卷后,上、下两卷均由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于1952年出版。
③《新原道》,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休士译,书名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由London:RoutlegeKeganPaul于1947年出版。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宇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ritime_4
  • 文件大小730 KB
  • 时间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