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文献学1(文献与历史文献).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历史文献学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跟各种文献打交道。例如:
1、一个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写论文时首先要面对有关文献的了解、收集和综述。
2、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处理各种文献的基本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文献学不仅能够更好的阅读或继承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而且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学****研究和生活将会受益无穷。
文献: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适应人们对知识信息的存储、传递及利用等需要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文献是一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史实和经验,通过某种载体表现的文字资料、图物资料、音像资料等等。
第一章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这一名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一些时候,文献一词已见用于世。文献二字连用,最早出自《论语•八佾》篇中。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是目前所见“文献”一词出现的最早记载,这里的杞、宋都是古国名,相传周武王封夏的后人于杞,封殷的后人于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夏商二代的礼到了它们的后代杞宋已经失传了。“杞宋无征”由此成了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缺乏证明材料)。
汉、宋大儒郑玄、朱熹等以典籍释“文”,以贤人释“献”。这个解释就是孔子所说“文献”的本义。
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云:“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指出:“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吾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郑玄、朱熹所说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朱熹对“文”的解释前进了一步。郑玄认为文献的“文”即文章;朱熹认为文献的“文”即典籍。文章是礼乐法度,典籍指法典图籍。所谓“文章”,当然没有典籍深广。
按照朱熹的观点,文献的含义是由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文”与“献”两层含义构成的。其中,文是指法典图籍之类的历史资料,献是指熟悉典故、学识渊博的贤人。前者是物,是“硬件”,是已经固化了的“死资料”,后者是人,是“软件”,是可以存储并可以传播知识信息的“活载体”。因此,李泽厚把文献翻译成“文字材料和活材料”。
为什么古代所谓文献除了强调各种典籍外,还要强调那些熟悉典故、学识渊博的贤人?原因大抵有二:一是由于文字载体或因笨重、或因昂贵,导致图书的制作、利用相当不易。
二是因为编纂水平所限,典籍和文书档案所揭示的内容还不够系统全面。

历史文献学1(文献与历史文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591 KB
  • 时间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