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生新闻的民生式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生新闻的民生式思考
摘要: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诞生了一个叫《南京零距离》的新栏目,自此,拉开了中国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大跃进的序幕,各个级别的电视媒体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除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和法制新闻以外大都数社会新闻节目都被赋予了民生新闻的光环。然而,就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后蕴藏也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思考:民生新闻的繁荣源自何方?又将走向哪里?
关键词:民生民生新闻思考

“民生”一词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将其阐释为“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通俗说来,“民生”既“人民的生计”,是万千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泛性使得民生新闻几乎包容了信息资讯的全部类型。借助民生这个概念的模糊性,电视媒体至少在外表上完成了从政治宣传功能向提供资讯功能的转变。在形式上,完成了对新闻本质的回归(即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和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取向,以及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等内化因素)。这是新闻规律本身的魅力展现,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所彰显的个性与品质。

现今中国的整体政治理念,无不体现出浓厚的民本色彩。无论是“三个代表”,还是“三贴近”,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民情、民意、民权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关注“普通百姓生计”为主体的“民生新闻”得到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并不稀奇。一方面,民生新闻的本土化、人文化成为吸引受众的利器;另一方面,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前途上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新闻事业改革不断走向深化,媒体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赢得受众,占据市场,各媒体纷纷展开内部创新,栏目创作和制播机制成为重要突破口。民生新闻的出现因此成为了一种必然。社会尤其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促生了民生新闻的繁荣。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大展异彩。其中,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各个地方台无论大小,都有各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应时上马。民生新闻已经俨然成为了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公众把它当作生活诉求的绿色通道,政府则把它当作联系群众的纽带。一时之间,民生新闻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第三次浪潮
然而,在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业界的关注和思考。
其一,在民生内容上的误读现象。一些民生类节目热衷于报道停水停电、垃圾污染、车祸事故、邻里纠纷等等。同一民生新闻节目报道题材狭窄且重复较多,容易使受众产生模式化影响,弱化了观众的收视期待。而且,由于并没有为受众提供更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新闻信息服务,使得随着类似报道次数的越来越多,新闻价值反而越来越弱了。民生新闻来源于民生百态,应该有不拘一格的内容和形式。民生新闻前期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报道内容和方式脱离了原有的模板式新闻报道。如果刚从一中固态的报道方式便又走入到另外换一种固态的报道方式中,也就失去了民生新闻的存在价值,也就很难称的上是真正的来源于民生的民生新闻了。
其二,民生概念理解上的狭隘化。民生新闻虽然来源于民生百态,但是,作为一个新闻载体应

民生新闻的民生式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