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微生物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的综述


胆固醇(cholesterol)又称胆甾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化学式为C27H46O。固态之下是一种无色的结晶。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
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可以分成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若血液中胆固醇的总含量过高,则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机率会提高。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同时,胆固醇也是合成几种重要荷尔蒙及胆酸的材料。

甾类或类固醇类化合物(steriods)多少不等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它们的功能多种多样:作为激素,对代谢起调节作用;作为乳化剂,有助于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具有抗炎症作用等。
其中的一大类称为固醇类(sterols,甾醇类)化合物,其特点是在甾核的第三位上有一个羟基,在第十七位上有一个分支的碳氢链。植物中不含有胆固醇,只有豆固醇(stigmasterol)、谷固醇(sitosterol)等,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动物能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胆固醇,也能自身合成。其生理功能与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物质以及动物细胞对某种***的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胆固醇对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是必需的,但是过多却有害。近几十年来,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冠心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所有癌症死亡率的总和,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膳食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多的食用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容易诱发上述疾病。控制和减少膳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途径,主要是外源性摄入与内源性合成。
(1)外源性摄人:饮食中的胆固醇几乎全部来自动物性食物,其中以禽卵和动物的脏器
及脑髓中含量最为丰富。食物中的胆固醇多为游离(自由)胆固醇。食物中的胆固醇大约有40%能够被小肠吸收。  
(2)内源性合成:正常情况下,人体所需的胆固醇有一半以上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正常成年人每天约可合成1克左右的胆固醇,几乎机体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胆固醇,肝脏是机体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其次为小肠和皮肤。

⑴形成胆酸
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⑵构成细胞膜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占质膜脂类的20%以上。有人曾发现给动物喂食缺乏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这些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研究表明,温度高时,胆固醇能阻止双分子层的无序化;温度低时又可干扰其有序化,阻止液晶的形成,保持其流动性。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微生物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73116296
  • 文件大小100 KB
  • 时间2017-1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