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承——《儒家文化与社区 (乡村) 文明》述评.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承——《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 文明》述评
路则权
孔子研究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作者简介:路则权, 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尼山学者。
一、《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 文明》的成书背景
1933年,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翻译美国学者帕克的论文集时, munity”译作“社区”, “社区”一词首次出现, 其后逐渐成为社会学的专用名词并为现代社会所广泛应用。关于“社区”, 学界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 普遍地认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为与乡村区别, 我们通常将城市社区泛称为“社区”。当下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的边际线逐渐模糊, 传统文化在两者的区域内面临着越来越多相似的问题。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对稳定的居住人口、共同的道德意识与利益、相对较为亲近的人际交往, 这些都是社区与乡村所具有的特征, 也是构成它们的基本条件。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儒家所说的“人伦”。
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从道德的角度规范各自的行为及义务, 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这在儒家伦理文化中得到解答。“道在人伦日用间”, 早在两千多年前, 孟子就曾提出“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说:“中国以偌大民族, 偌大地域, 各方风土人情之异, 语音之多隔, 交通之不便, 所以树立其文化之统一者, 自必有为此一民族社会所共信共喻共涵育生息之一精神中心在。惟以此中心, 而后文化推广得出, 民族生命扩延得久, 异族迭入而先后同化不为碍。”关于这一“精神中心”,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 毫无疑问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先贤留给我们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高度总结与道德提升。当今社会需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经验, 向孔子借智慧, 对于以人伦日用为基本内容的社区(乡村) 文明建设, 尤需如此。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召开了座谈会, 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当今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这是中央向全国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 也是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一方面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 如传统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课堂等六进工程, 社区“孝星评选”“道德模范评选”等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 人民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时缺乏高质量的读本,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所以, 编撰一套兼具学理性与通俗性的普及读本成为社区(乡村) 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至此, 《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 文明》应运而生。
二、《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 文明》的内容及意义
作为“儒家文化普及读本”之一的《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 文明》一书分列十个章节, 分别为“夫敬妇齐, 琴瑟和鸣”“父慈子孝, 父子有亲”“兄友弟恭, 手足情深”“以友辅仁, 取友必端”“诚信无欺, 止于至善

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承——《儒家文化与社区 (乡村) 文明》述评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801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