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第一讲:绪论
1、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四大特色:1)正确性、深刻性;2)道德性和教化性;3)确定性和多义性;4)表现性和系统性。】
2、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五种表现形态】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其正确性和深刻性;同时有落后性与保守性。
主要表现:
1)通俗文学(戏剧、小说)未能像欧洲一样取得正宗地位,到了明清时期小说、戏剧才在城市得以普及,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明中叶出现近似欧洲启蒙主义运动的思潮,但终究敌不过传统封建势力,不久低落了;到了清朝,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文学研究主要停留在资料的汇集、整理和总结上,缺乏革新,不能像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那样把传统文学理论发展和提高到具有现代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理论高度。
2、由于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如:先秦道家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法天贵真,在魏晋时期发展为玄学,后与东汉传入我国的佛教思想融合,古典文学理论的“比兴说”、“物感说”、“意境说”、“神韵说”就占了重要的地位。
又由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以家庭、家族和血缘氏族为单位,社会就具有宗法性。自周朝以来,形成一套由儒家总结的、以忠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学。文学被视为教化工具。
表现:《诗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鼓吹“文以载道”。
先秦到两汉——魏晋南北朝(儒、道“外儒家而内释老”)
儒家的文学教化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主要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如:文学社会功用、与现实生活关系等。
道家(含玄学和佛教)主要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文学构思与创作、美学特征与文学风格。
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西:人与自然的“对立”。
由于西方社会主要表现为商业性和宗教性。注重个人价值、权益而形成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迫切感、崇高感,竟而形成了悲剧意识,这种科学精神与西方文学的偏重认识作用是相一致的。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主要受中国古代传统感悟性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如:先秦道家的宇宙观:“以物观物”(西方是“以我观物”)——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章)就是说人们用语言概念说明的“道”不是真正的“道”,作为最高宇宙本体的“道”,本来无形无迹、无声无息,却又无所不在,不可能用语言概念说明的。
——庄子的“意致”,即感悟式直觉思维——追求“得意忘言”的感悟境界。如《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事物的精微之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魏晋的玄学家王弼的“寄言出意”的体道明道的思维方式,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说。
——汉朝的“味”之说。《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到魏晋以后以用于文学鉴赏。
——唐朝的司空图,提出“味外之旨”以“辩味”为中心的诗学理论。又如“风骨”之说。
——南北朝的沈约、刘勰、钟嵘用“风骨”品鉴人物,发表文学评论。《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八卷风骨。还有后来的严羽、殷璠、陈子昂、王士禛诸家之论,“风骨”是指情感饱满、内容充实、风格劲健爽朗、富有感染力。
4、中:(两大文学体系)意境说和教化说。中国古代先秦“诗言志”表现出以抒情言志的特点。
【西:以(再现)摹仿说为中心的典型说。主要是以叙事文学为主的西方古典文学体系。一开始以戏剧和史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式
一、散见于子书中文论二、笔记体的诗话、词话三、文人往来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四、小说(含戏剧)以及诗文评点五、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一、散见于子书中文论
1、先秦时代文史哲尚未分家孔子——“兴观群怨”说。庄子——“言不尽意”说。
2、先秦之后文史哲已分家王充——东汉时期的思想家,《论衡》对汉赋和学术界华伪不实、因循守旧、于事无补的时弊进行严肃批判。葛洪——晋代的思想家,《抱朴子》强调文章必须有益教化、文章与德行并重、文章今胜于古。
二、笔记体的诗话、词话
1、早期的诗话欧阳修——北宋《六一诗话》。
2、历代出现了诗话孟棨——唐五代《本事诗》专谈作诗技巧。张戒——《岁寒堂诗话》针砭时弊。严羽——《沧浪诗话》针砭时弊,以资闲谈。王世贞——明《艺苑卮言》标举汉魏盛唐,提出“格调说”。王士禛——清《渔洋诗话》提出“神韵说”。翁方纲——清《石洲诗话》提出“肌理说”。
3、近现代的诗话。王国维——近提出“境界说”。何文焕——现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05194781
  • 文件大小424 KB
  • 时间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