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材料解析题全攻略:实战应用篇之三——背景、内容、意义类材料解析题(十二).ppt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战应用篇之三——背景、内容、意义类材料解析题讲师:乔老师第十二讲一、理论分析二、典型例题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弃总主编《中国通史》等◆①②③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①②③④⑤④⑤唐中期后社会状况有所变化: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旧的赋役制度以遭破坏,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社会贫富分化,赋税负担不公;户籍与实际不符。背景: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弃总主编《中国通史》等①②③④⑤①量出以制入;②不再按照人口而是按财产定户等,由高到低纳税,增加公平性;③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对经商者轻税,纳税地点灵活处理;④⑤不增加百姓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可以加强对户籍的控制和掌握。①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③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②朝廷收入增加;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三、温馨提示

材料解析题全攻略:实战应用篇之三——背景、内容、意义类材料解析题(十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2.70 MB
  • 时间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