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述先哲学的起点与终点.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述先哲学的起点与终点——人存在与他的问题和答案的追求哲学的思索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索的哲学问题。从西方哲学的发展来看,希腊哲学的主流是宇宙论和存有论:宇宙如何起源?世界的本体究竟是什么?这样看来,希腊的哲学家的思想是客倾的,认识的主体的观念没有彰显。到了近代西方,这种情形就有了三‘显著的改变,笛卡儿首先把哲学的起点转移到认识的主体(cogito) ,洛克以为在哲学探讨的程序上,认识论应先于存有论,因为如不能先肯定人有认识本体的能力,:奢谈本体有什么意思呢?到了康德更进一步倡导哲学的哥本尼的革命,根本指出现象世界的构成就有心灵的因素在内。康德以后的思想家莫不深深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不是对于康德思想的反激,就是对于康德思想的进-步发展。广泛来说;我们不妨对于西方现代的哲学思想作这样的了解。就对于康德思想的反激来说,主要的代表有唯实论与唯物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唯心论的思想,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几乎整个席卷欧陆。据说罗素和摩尔有一次在散步时,突然之间感到周遭的世界是真实的,摆脱了心灵的笼罩,有着一种解脱和莫名的喜悦的感觉。唯物论则力倡“存在决定意识”,而反对“意识决定存在”。这两种看法在一个意义下是要回复希腊哲学的立场,把独立于意识的存有当作哲学思索的起点。但是唯实论的思想,如新萎在论、批判的实在论虽则盛极一时,不多时也就烟消云散,并没有发生真正深厚的影响。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对于当代西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主要在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反省方面,从纯哲学的观点看则认为是过时的思想;人们对它的重视只是因为它。Oo…在现实上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所以不能对之加以忽视。同时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方面早已有了崭新的发展,大体上不再强调它的唯物决定论的成分。现在西方无论英美的分析哲学或欧陆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的主流,都已凌越了唯实、唯物的论点。泛言之,可以说是走上一条通过康德而企图超过康德的道路。此何以故呢?我们不能不对之加以简要的解析。我们试反省存在与意识之间的问题,柏雷( .perry) 固然是对的,光由“自我中心的难局”(Ego-centric Predicament )是不能推出唯心论的结论。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乃是通过意识的断定才可肯定有独立于意识的处境存在,那么在这一特定的意义之下,我们仍然可以说“境不离识”。从科学考古的观点,我们不难断定在人类出现以前已经就有世界,显然这一世界自不依靠人类的意识而存在,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同时这样的看法也自完全附合我们常识的观点。但是我们不能不进一步追问,所谓的“世界”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它的含义究竟如何?它的存在究竟对谁才有意义?这样一追问下去,我们立即可以发现纯客观唯实的了解方式的限制。我们一般都不自觉地假定有一个独立于我们的客观世界在那里,而我们确切地了解“世界”这一个名词的意义;却根本忽略了对于“世界”的了*解并不是单纯的,而“世界”一词在实际上包含着歧义, 逃过了我们的注意。试问在那里的究竟是什么呢?当然是“世界”,但这个世界对我、对一个初生的婴儿、对猫、对狗都是同一个世界吗?在一义下,确实是同一个世界,在另一义下,却又是全然不同的世界。考古学者所断定的人类尚未诞生的世界一方面固然是指谓一个人类尚未诞生以前的客观存在着的实在世界,但在另一方面也指谓着一个可以被摄握的意义的结构的世界。也就是说——这一个世是的客观存在只有针对着考古学者的意识才有它的意义,而它的“客观”存在才可能发现具备有“客观”的存在。对于一个初生的婴儿、对于狗、对于猫,这一个所谓客观的存在的世界竟等如不存在。于此,一个客观的存在的世界如不对着意识呈现出来, 其客观存在便不能被发现而完全无意义乃等如不存在,但它既呈现出来,就是一个如意识所摄握的意义结构的存在,尽管意识可以断定它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 但它的存在的意义却是通过意识的摄握而凸显,故在此一义下仍可以说是“境不离识”。总结起来说,在理论上,我们尽可以断定一个完全不经意识摄握的客观独立自存的对象世界,但这一个世界对我们既完全无意义而等如不存在,且这一种纯理论性的断定已是出自一种高度抽象的意识的断定。一般我们所谓的独立于意识存在的对象世界,实在是意识所缘作为意识内容的对象世界,这样的境不是离识的境,它才可以作为我们科学研究、实际利用,或者艺术想像的对象。这里所呈现的是一能知(识)所知(境)的对应关系,借胡塞尔的名词来说,即是一种“能所相应”(noetic-noematic correlation )架构。如此摄握的世界在一义下即我们所面对的现象世界,这一世界的构成既有境的成分,也有识的成分, 显然康德的基本慧识是不动摇的: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已有了心灵的成分。但在此处,我们也不能不对康德有所修正,康德所谓“本体”(noumenon) 既

刘述先哲学的起点与终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