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共8页).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第三章 社交知觉
第一节 社交知觉概述
谋 (+2)
多嘴 (-3)
按照加法模式,甲、乙两人的分值都是+6,因而总的印象和接纳程度相同。

心理学家安德森()指出,人们对他人总的印象的形成或接纳程度遵循平均模式,即由其各种品质的平均值决定。
如在上例中,人们并不是将其各种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的印象。这样,甲的分值是6÷3=2,乙的分值是6÷5=,所以甲的印象比乙好,因而更容易被接纳。

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和汉弥尔顿新近的研究又发现,人们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或接纳程度,不仅受积极特征或消极特征的数量及特征自身强度的影响,而且在逻辑上还受每一个特征的重要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决定,而是在充分考虑各种特征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
性后,依据加权平均结果决定。
即首先按各种特征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强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值的计算。
三、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
印象的形成受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的影响,这些心理效应包括定型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定型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指将个体归人某一类社会团体或阶层,并根据这一社会团体或阶层成员的典型行为方式来判断个体行为的现象。
2.首因效应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指在对客体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对客体印象的形成上,最新获得
的信息比以前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这种效应往往在有足以引大注意的新信息刺激的情况下出现。

晕轮效应指根据客体某些特征形成固定印象后,会泛化到客体其它特征的现象。就像月亮形成的晕轮、太阳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四周弥漫、扩散,因此晕轮效应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
第三节 社交中的归因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或解释的过程。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根据对他人行为中表现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推测其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就是归因的过程。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推测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原因的社会认知理论。海德、维纳和凯利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1.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是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家。他在研究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发现,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理解周围世界并控制外界环境,
这种需要要求人们了解和把握各种现实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人的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作出推测和解释。
他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因无非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种。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共8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