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 本文关键词:第三章,知觉,社交,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 本文简介:第三章社交知觉第一 页 共 29 页
(或称印象)是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按主观经历的理解,将新近接触的交往客体进展归类,形成的对其心理特征的概括的看法。
知觉印象是通过社交知觉的过程而形成的,形成印象是人们适应新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对新近接触的交往对象形成印象有利于个体确定自己对交往对象应当作出怎样的反响。
二、印象形成的模式
印象形成是在社会交往中依据已有经历对接触中所供应的可利用信息进展分析加工、对交往对象形成概括看法的过程。对可利用信息的分析和加工往往遵照以下模式进展。

知觉客体具有不同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在人们对其形成总体印象时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H·Kelley,1950)认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热忱和冷酷是影响人们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是否具有热忱或冷酷的品质会干脆影响到人们对一个人其它特征的评价。
表3-1两组学生对老师评价比拟
热忱
冷酷
自以为是


不好交际












不得人心


正规


易怨


不幽默


无情



心理学家费希本(,l964)认为,人们对他人总的印象的形成或接纳程度遵循加法模式,即由其全部的特征得分的总和形成。一个人在确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那么给人的总的印象也越好,越简单被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留给人的总的印象就越差,也越难被人们所接纳。










如甲、乙两人具有如下特征
(括号内数字代表强度,符号代表踊跃或消极评价):


机灵(+3)
机灵(+3〕
镇静
(+2)
敏捷
(+2)
自信
(+1)
志趣相合
(+2)
足智多谋
(+2)
多嘴
(-3)
遵照加法模式,甲、乙两人的分值都是+6,因而总的印象和接纳程度一样。











心理学家安德森()指出,人们对他人总的印象的形成或接纳程度遵循平均模式,即由其各种品质的平均值确定。
如在上例中,人们并不是将其各种特征的评价分值进展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依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的印象。这样,甲的分值是6÷3=2,乙的分值是6÷5=,所以甲的印象比乙好,因而更简单被接纳。

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和汉弥尔顿新近的探究又发觉,人们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或接纳程度,不仅受踊跃特征或消极特征的数量及特征自身强度的影响,而且在逻辑上还受每一个特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三章2社交知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