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颌面部间隙感染.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概述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化脓性炎症弥散时成为蜂窝织炎,局限时成为脓肿。
颌面部间隙
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颊间隙、眶下间隙、尖牙窝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口底间隙等。
概述
口腔位于呼吸道、消化道的开端,与鼻腔、鼻窦、眼眶、咽
腔等相交通,在这些窦腔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在口腔、颜面及颈部诸解剖结构均由致密筋膜包绕,各间隙通过结缔组织相互交通,向上可达颅底,向下至纵膈、心包,所以颜面部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演变为多间隙感染,甚至向上引起颅内感染,向下形成纵膈、胸腔及心包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
筋膜间隙正常时为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所填充,感染时成为脓液积聚和蔓延的通道
面部间隙
颌周间隙
口底和颈部间隙
眶下间隙
颞间隙
颌下间隙
颊间隙
颞下间隙
舌下间隙
翼下颌间隙
颏下间隙
咬肌间隙
咽旁间隙
颜面肿胀
严重张口受限
呼吸困难
病因
均为继发性感染
***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55%-72%,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等);
儿童则是腺源性感染(国内报道65%);
儿童淋巴结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炎、涎腺的化脓炎易穿破被摸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 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病原菌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Yuvaraj等研究88例患者,%存在需氧菌感染,检出率最高的是G+链球菌,以血链球菌最常见。
Rega等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常被检出。
Sakaguchi 发现颈深部感染的需氧菌培养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为主。
近期的国内研究则表明,需氧菌仍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
儿童:更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于10岁患者金葡菌为优势菌群,大于10岁与***相似。另外有报道,MRSA检出率升高,特别是社区获得性 MRSA。
肺炎克雷伯菌是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优势菌群。
病原菌

Yuvaraj等报道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单纯厌氧菌感染的检出率为 %,主要为消化链球菌。
Lee等报道牙源性感染的患者,%,%。
Rega 等报道,消化链球菌在检出细菌中列第3位。
%,由高到低依次为:普氏菌、梭杆菌、韦荣菌。
% ,%,常见的菌属依次为普氏菌、梭菌属、放线菌、厌氧性球菌。
Lee等发现,厌氧链球菌和专性厌氧菌在颈深部感染检出率位列第2和第3,是常见的病原菌。此外,脆弱拟杆菌也可在部分颈深部感染患者的脓液中被检出。
以上结果说明: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仍为普氏菌、梭杆菌、厌氧链球菌。
病原菌

Sánchez等报道,大部分严重牙源性感染为混合菌群感染,尤以草绿色链球菌、普氏菌、微小微单胞菌和放线菌为主。
国内研究也报道,链球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占据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的第 2位。混合感染时,需氧菌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菌消耗了环境中的氧气, 为厌氧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病原菌
国内报道(-),37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3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1株,革兰阴性菌146株,真菌5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和溶血性链球菌(80株)所占比例最高,%%,其余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和肺炎链球菌(9株,%);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共
73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5株)和大肠埃希菌(28株),真菌仅检出了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

颌面部间隙感染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56 MB
  • 时间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