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
一、概述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期间病人代谢率和氧消耗量增加,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而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
二、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头部冷敷外)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1、擦浴法
擦浴降温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国外有学者认为擦浴浪费了护理时间,不支持这种做法。国内同行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擦浴降温的的作用虽然不够持久,但在短时间内不失为效果明显的快速降温措施。护理人员对此项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指导社区农村地区家属及时处置高热患儿,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擦浴降温措施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为探讨更有效的擦浴方法,对酒精擦浴的温度进行观察对比,发现41-43℃酒精擦浴降温效果优于传统的酒精擦浴法。原理是热酒精挥发快,从机体带走的热量多,同时,热酒精可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酒精温度高于皮肤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扩大,出汗时带走体内大量的热,因而降温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酒精的温度与患者皮肤的温度接近,擦浴时不会因刺激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
薄荷乙醇浸剂:紫苏乙醇浸剂降温效果大大超过单独乙醇的物理降温效果,作用机理是由于这两种中草药都具有刺激皮肤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又具有挥发性,挥发时可带走机体内大量热量,所以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
应用退热药物后随即给予温水擦浴有以下优点:
及时使体温下降,预防高热惊厥并使患者有舒适感。
温水擦浴后使体表毛细血管扩张,提前发挥解热药的作用,以达到出汗散热的目的。
由于解热药与物理降温相结合,在一定时间内较理想地控制了体温回升。国外也有人提及退热药结合“冷围巾”降温效果好,病人感觉舒适,对发热的病人是一种有益的护理干预。
2、冷袋和水囊降温法
***袋可以通过传导作用吸收机体热量,而且铵类化合物因其理化性质具有吸热作用,两者合并使体温调节定点下移,导致体温下降,同时由于***袋重量轻、不易破裂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普通冰块形状固定,不能与体表接触,容易滚动、脱落、不易固定。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盐水冰袋降温的实验研究,发现10%的盐水冰袋在室温18-24度的环境下持续3小时时其温度仍在-5度。低温持续时间长,在融化过程中其形态为霜冰混合,冰袋很松软,能充分与体表接触,易于固定,用于高热病人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块降温。
3、灌肠法
无低血压、意识清楚的中枢高热的病人可用冰生理盐水100毫升灌肠。
4、静脉降温法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开展了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其方法是将病人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ndfrs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