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资料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铁晓明,邓燕雯,: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它的实质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综合经营体制,通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关联产业的联结和融合,推动农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市场化进程,以增强农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其特征是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经营一体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其直接目的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的微观研究主要以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即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为重点。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应该是发展变化的。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工商企业、合作社或大农场为核心,以产权或契约形式把农业与其关联部门组成一体化经营的形式较为普遍。我国典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有4种运作形式,即订单农业、签订产销合同、返租倒包和土地入股。在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中,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的动因在于更有效率的制度能带来潜在收益的增加或成本减少。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为节约交易费用而发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其主要动力来源于农户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对潜在外部利润的追求,这种外部利润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对传统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所存在的交易成本弱化。农户与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契约或产权联系,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资料具体来讲,对农户而言,较为稳定的供求关系大大地减少了各种事前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运输成本、垄断定价的损失成本、专用性投资不足的损失;同时,也减少了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龙头组织而言,同样可以减少其在市场中的交易费用,如市场搜寻费用、质量监督费用、产品质量和数量不确定所造成的事后损失,等等。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要基于以下几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各利益主体的联合,要把由交易成本节约而形成的生产者剩余保留在农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分享产业效率提高的利益,必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与成熟,将最终取决于其利益分配机制的健全与完善。(2)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不能简单地用“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来定性。在产业化初期,加工、流通等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需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农户与加工流通企业应以等价交换为原则。在此阶段,农户除非参股入股于企业而分享加工、流通利润,否则,企求企业大量地反哺生产环节,既难做到也不现实。而到了产业化中后期,企业有了一定积累,规模扩大了,相互依赖性增强了,就应该做到“利益共享,反哺生产”,以巩固生产基地。在利益分配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农户的利益而轻视其他利益主体,否则就会发生工商资本向联合体外转移的情况。(3)农业产业化经营可起到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但其建立与运行要付出相应的组织成本。如果组织内部边际交易成本高于外部市场边际交易成本,则各利益主体会退出组织,转而分别独立地进入市场交易。: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判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标准,是多元参与主体能否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与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主体,二者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因此,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公平分配”的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根据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联系方式(途径)的差异,把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又具体划分为“松散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三种具体的操作模式。“松散型”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的主要纽带是市场,即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一次性收购,双方不签订合同,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除此之外,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任何经济联系和经济约束。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品交易完全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双方关系既不稳定,也不相互承担责任,这种买断型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资料“卖难”问题,为农民出售农产品提供了便利,并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对处于发展初期,既无自己的生产基地,又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的企业而言,也不失为解决原材料来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因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具积极意义。由于农产品的价格随行就市,且基本没有事前的信息引导,农民还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仍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缺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总体上看对增加农民收益、实现农民的利益目标的作用或贡献非常有限。企业无需分担农户的经营风险,但其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半紧密型”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主要联系纽带是契约。这种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为确保自己有充足而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农民也希望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及市场,双方以契约形式建立起经济联系。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形式、价格水平、收购数量和收购方式向农民购买农产品,并给予农民适当的技术指导及农业生产的物质支撑。另外,龙头企业为稳定与农民的这种经济联系,同时也帮助农民摆脱原材料供给者的不利地位,一般还承诺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部分返还给农民。由此可见,通过契约安排各类关联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主要有保护型合同、服务型合同和返利型合同等3种形式。这种契约联结方式能够比较均衡地兼顾企业和农户的利益,交易关系比较稳定,交易成本比较低。农户能够解决农产品销路,获得生产技术指导和生产资金扶持,有利于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发挥区域专业化的规模优势;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符合标准的生产原料。但实施保护价收购或包购包销,企业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比农户要大得多,因而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的能力。这种抗风险的能力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即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有能力进行规模垄断或行业垄断;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外部环境,如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因而这种联结方式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非市场手段。“紧密型”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的主要纽带则是产权。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要素入股,成为加工、流通企业的股东,形成了“资金共筹、利益共享、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利润分成;或是农业生产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的外部交易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关系,生产原料的农户和进行加工的企业可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润。这类农户融入企业的一体化经营方式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较常见,但在国内尚未成为主流,或许是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过小,也或许是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选择因不同的农业经营水平、不同的经营项目、不同的地域而异。但就保障农民收益而言,农民经济地位与分配关系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资料“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的阶梯逐级提升和改善。: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一)契约式利益模式的缺陷与原因剖析由于公司和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力量不对等,导致缔约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加之农业经营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双方机会主义行为,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存在着不完全性。在缔约过程中,公司有可能凭借其强势地位单方面规定契约条款,甚至可能产生对农户的欺诈和强制行为,分散的农户不具备有利的谈判地位,加之缺乏法律上的有效监督,极易出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同附合化现象,合同内容权利义务失衡是自然的结果,难以保护农户权益,并加大产业化组织内部运行成本,从而降低了这一组织模式的运作效率。此外,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受制于双方所追求的契约目标。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联合,二者的目标函数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双方总是根据自己利益最大化选择行为,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受机会主义行为驱使,容易导致败德行为,合同不能有效执行,公司与农户双双违约,这就决定了双方契约关系具有内在风险性。同时,合同中低额的违约赔偿金无法使公司与农户形成长期契约关系,也很难制约建立在自利性基础上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增加合同中违约金的数量会增加谈判成本,降低签订合同可能性。契约对双方的约束力弱,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容易转嫁给对方。(二)。完全契约关系的形成建立在对等信息基础上,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对信息的预测、分析和判断,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农民进行信息培训,使农民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农民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法律地位和法制能力,这既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强化其对产业化运行体系制衡作用的有效之策。平等契约关系是通过由均势谈判力量和地位的主体双方重复博弈所实现的,农户谈判力量的强弱对维护其自身利益关系重大。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农民获得信息和技术,有利于抵御各种农业风险,而且增强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了其在与公司缔约时的谈判地位,避免公司对农民利益不合理的侵占。,增强双方相互依赖性,弱化利益主体转嫁风险的动因。如公司投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要求农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或吸收农户入股,公司与农户之间通过产权纽带捆绑在一起,如果某一方违约,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益,但长期不仅使对方受损,而且也会使自己蒙受损失,通过公司与农户专用资产投资,提高了契约安排的稳定性和约束力。,以降低和防范经营风险。风险基金的提取既可以是农户、龙头企业的共同行为,也可以由龙头企业单独承担,也可以是政府行为。可以从收购农产品价值与加工农产品增加值中按比例定额提取,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从盈利中提取。提取的比例应视农民承担能力、企业盈余情况、产业风险和政府政策等因素而定。风险基金主要用于以丰补歉和价格保护。风险基金补偿制度可弱化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对双方的冲击,从而稳定双方的契约关系。。农业产业化是市场行为,政府部门是管理、调控和公共服务主体,政府支持和推动是产业化的发展助力。政府要运用法律和政策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认真处理经济纠纷,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护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把利益分配机制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加快建立中介服务组织系统;用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正确处理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由经验治农转变为以法治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资料eTo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胜利的喜悦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