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仿真.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精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仿真 】是由【小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精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仿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分析与仿真绪论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发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开展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分布式发电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展的热点,其中太阳能无疑是符合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理想的绿色能源。随着太阳能电池研究进程的加快和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光伏发电本钱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社会普遍认同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与应用前景,开展光伏发电〔Photovoltaic〔PV〕〕的应用推广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光伏发电正在由遥远农牧区和特殊场合应用向并网发电规模化方向开展,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方向过渡。光伏并网发电已经成为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并网光伏发电的研究,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研究高性能光伏发电系统,合理正确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样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光伏发电作为分布式发电的一种,其工作特点是利用并网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并入公共电网,光伏系统产生的电能除供应交流负载外,将剩余电能反响给电网。可任意组合光伏系统的容量,分散使用最正确,可作为大电厂、大电网集中式供能的重要补充,也是新一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光伏系统介绍及阵列输出特性分析光伏发电系统通常由光伏阵列、能量优化控制器、储能组件及逆变器等局部组成。光伏发电系统一般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两大类。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是指供用户单独使用的光伏发电系统,如在遥远地区使用的家用光伏电源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指与电网系统相连的光伏发电系统。,如图2-1所示。由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太阳能是唯一的能量来源,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系统中必定存在一个储能环节来储存和调节整个系统的能量。图2--2所示,光伏发电系统直接与电网连接,其中逆变器起很重要的作用,要求具有与电网连接的功能。目前常用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带有蓄电池作为储能环节。带有蓄电池环节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称为可调度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由于此系统中逆变器配有主开关和重要负载开关,使得系统具有不间断电源的作用,这对于一些重要负荷甚至某些家庭用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充当功率调节器的作用,稳定电网电压、抵消有害的高次谐波分量从而提高电能质量。不带有蓄电池环节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称为不可调度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此系统中,并网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能转化为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交流电能。当主电网断电时,系统自动停止向电网供电;当有日照照射、光伏系统所产生的交流电能超过负载所需时,多余的局部将送往电网;夜间当负载所需电能超过光伏系统产生的交流电能时,电网自动向负载补充电能。图2--3所示,光伏阵列的直流电压经过DC/DC升压,DC/AC逆变器,RL滤波器与电网相连。图2-3光伏系统模型实际使用的光伏电池等效电路的形式如图2-4所示。图2-4光伏电池等效的电路Iph为光生电流,其值与光伏电池的面积及太阳光照强度成正比;ID为二极管的暗电流,反映了光伏电池P-N结的扩散电流大小;Rsh为旁路电阻,反映电阻损耗,RS为串联电阻,反映漏电流损耗。因此理想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只相当于一个电流为Iph,的电流源和一个二极管并联。当光伏电池接入一定负载后,负载便有电流通过,其值为光伏电池输出的负载电流Iph,当负载被短路时,光伏电池输出的短路电流为IL,为在1000wm2光源的照射下,光伏电池输出端开路时所测得的输出电压值。为了寻找光伏电池输出电流的物理表达式,列出以下方程。IL=Iph-ID-Ish(2-1)VD=VL+ILRS(2-2)ID=IO(eqV0/AKT-1)(2-3)其中VD为等效二极管的端电压Ish=VDRsh(2-4)I0代表光伏电池内部等效二极管P-N结反向饱和电流;q为电子电荷,q=×10-19C;K为波尔兹曼常量,K=×10-23JK;A是常数因子(正偏电压大时A值为1,正偏电压小时A值为2);T为绝对温度。将式(2-3)、(2-4)代入(2-1)中,得出光伏电池输出电流IL的表达式:IL=Iph-I0eqVL+ILRSAKT-1-(VL+ILRS)Rsh(2-5)单个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只有1W-2W,,无法满足并网发电的需求,通过光伏电池到光伏模板到光伏阵列的组合方式,可以保证较大的直流电流和电压输出,到达并网的条件要求。因此,光伏阵列的I-V特性等同于光伏电池的I-V特性。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采用SUNFECH公司的STP2505-20/Wd型号光伏电池为例,其中包括:Isc、Voc、等参数,就能在一定精度下等效仿真光伏阵列的I-V特性,满足计算机分析的需求。表2-1列出了该种光伏模块的输出特性参数表。表2-1SUNFECH公司的STP2505-20/%工作温度-400-(2-5),是基于物理原理的最根本的解析表达式,但由于光伏电池供应商不向用户提供表达式中的假设干参数如RS、VL、IL等,且其参数与环境的关联度较大,难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不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需要在式(2-5)的根底上做以下近似:〔1〕忽略(VL+ILRS)Rsh项,因为通常Rsh较大,为几千欧姆,所以该项远小于光电流,可以省略不记。〔2〕假设IL=Isc,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Rs远小于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并定义在:1)光伏电池开路状态时,I=0,V=Voc;2)最大功率点处,V=Vm,I=Im。设定两个中间参数A,B,通过以上两个条件建立硅太阳电池的工程用数学模型,光伏电池的I-V方程可简化为I=ISC[1-A(eVBVOC-1)](2-6)在最大功率点时,V=Vm,I=Im,可得Im=[1-A(eVmBVoc-1)](2-7)由于在常温条件下eVmBVoc》1可忽略式中的“-1〞项,解出AA=(1-ImIsc)e-VmBVoc(2-8)注意到开路状态下,当I=0时,V=Voc,并将(2-8)带入(2-6)并忽略“-1〞项得:B=(VmVoc-1)/ln?(1-Im/Isc)(2-9)因此,通过式(2-8)、(2-9)只需要输入光伏电池通常的技术参数Isc、Voc、Vm、Im、,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A和B,进而由式〔2-7〕得到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由于式(2-7)描述的特性曲线是在标准日照强度Sref=1000W/m2和标准电池温度Tref=250C条件下得到的,当两者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原表达式进行修正才能正确描述实际环境条件下的I-V特性曲线。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由光伏电池供应商提供的参数,即标准日照强度Sref和标准温度Tref下的参数值,估算出实际日照强度和实际温度下的参数再代入实用表达式(2-7)得到实际情况下的I-V特性曲线。其过程如下:T=Tair+K(2-10)△S=SSref-1(2-11)△T=T-Tref(2-12)Isc'=IscSSref(1+a△T)(2-13)Uoc'=Uoc1-c△T(1+b△S)(2-14)Im'=ImSSref+(1+a△T)(2-15)Um'=Um1-c△T(1+b△S)(2-16)假设I-V特性曲线根本形状不变,系数a、b、c的典型值a=/℃,b=,c=/℃。-1列举的光伏模块参数为仿真对象,依照上节推导出的公式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仿真模型对光伏电池进行I-V特性分析。建立的模型图如图2-5所示:图2-5光伏阵列仿真模型在光照强度为S=1000W/m2,温度T=25℃的外部环境下,得到如下仿真结果。其中图2-6为输出I-V曲线,该曲线与纵轴的交点为光伏电池短路电流,与横轴的交点为开路电压参数。当该曲线所围矩形面积最大时即使图2-7中P-V曲线的最高点,即所谓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图2-6光伏电池的输出I-V特性曲线图2-7光伏电池的输出P-V特性曲线当光伏电池温度保持在25°C,仅改变光照强度,S1=、S2=、S3=、S4=,光伏阵列I-V,P-V特性曲线如图2-8所示。图2-8同一温度、不同光照下的I-V曲线由图2-8、2-9可知,在温度不变、光照强度改变的情况下,光伏电池的输出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关系,即光照越强,输出越大。图2-9同一温度、不同光照下的P-V曲线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分析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是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与福照度、温度和直流侧电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具有非线性特性,如图3-1所示。在一定的福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光伏阵列具有唯一的最大功率点,即图中的M点,与之相对应的电压、电流称之为最大功率点电压Vm,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只有当光伏阵列工作在M点的时候,才能输出当前温度和福照度条件下的最大功率。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提高系统整体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时调整光伏阵列的直流侧电压,使之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MPPT)。图3-,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化了的MPPT,但是CVT法没有考虑到外界环境对光伏阵列输出电压的影响,在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较大的地区,CVT法并不能在所有的条件下对最大功率进行跟踪。CVT法把光伏阵列电压始终控制在最大值处,控制极简单,外界环境不变时输出直流电压稳定,极大提高了输出的电能质量,但相对的,跟踪精度也较差,适应性弱,无法跟随环境的变化,常常造成输出功率的损失,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时可能会使得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造成输出功率为零,使系统利用率严重降低,加剧电网功率缺额。对于集中式接入的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较大的功率缺失将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分布式接入的光伏发电系统,功率的缺失将加剧配电网的负担,改变潮流的分布,可能增大网络中的损耗。,也称为登山法〔HillClimbingMethod〕。其根本工作原理为:周期性的给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加扰动,比较其输出功率与前一周期的输出功率的大小,如果功率增加那么在下一个周期以相同方向加扰动,否那么改变扰动的方向。扰动观察法是一种真正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具有容易实现,结构简单,被测参数少的优点。

精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仿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吴
  • 文件大小3.10 MB
  • 时间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