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是由【微笑微笑】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37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在平平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以下是我编写整理的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1一、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消防中心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三、报警程序:1、发生火灾时,现场教师马上组织疏散学生离开现场。立即报警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报告内容为:“南油村学校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地址:曲周县白寨乡南油村小学”。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同时迅速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2、学校领导在向区教育局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并组织教职工救助人员、扑灭火灾。2/37四、组织实施:1、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迅速组织学生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2、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学校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3、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4、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等。5、学生及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园内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6、如果可能,要迅速启用广播系统,学校领导用广播指挥师生疏散或灭火。五、扑救方法: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六、注意事项: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3/374、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灭火。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2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消防事故,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与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组长:xx副组长:xxxx成员:学校行政班子二、消防安全工作成员的责任分工组长负责定时召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事宜。副组长负责检查各责任组对紧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校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领导组成员具体负责火险发生时全校各年级、各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火灾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分别具体负责通讯联络、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等工作。4/37(一)通讯组组长:xx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报警电话119,广播告知全体师生,报险救灾。(二)灭火组组长:xx负责消防设施设备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和计算机房等地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三)抢救组组长:xxxx(校医)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生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四)紧急疏散组组长:xx成员:各班班主任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与办法指导,负责所在年级组、所管班级学生紧急疏散中的安全。图书室xx,负责图书馆各处的消防安全与紧急情况下的学生疏散与逃生,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室的消防安全由xx负责。三、灭火工作预案5/,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师生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将火灾消灭于初级阶段。、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迅速蔓延。,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四、,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及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师生迅速撤离。,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知负责同志,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统一使用灭火器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正确掌握必要的方法,切实保证逃生师生的安全撤离。特殊位置,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必须进行特殊管理与培训。6/37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3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彻底消除校园内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1、普及校园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二、组织机构1、建立二级校园安全管理网络,实行分级管理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工作组长:焦月华组员:各处室主任、校医。2、各处室主任、班主任为本部门及本班安全工作负责人,各专业实验室管理员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三、任务与要求学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健康的伤害,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依靠科学,措施果断的原则。四、类型及措施(一)火灾事故8/37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校园值周领导、各处室人员、实验员及消防安全员。2、报警程序:(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3)在向校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3、组织实施:(1)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校安全消防组织成员为主,其余人员(尤其是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4)各级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区内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4、扑救方法:(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9/375、注意事项:(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4)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方法(略)。(5)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灭火。(二)群体性的事件或个体重大突发事件1、处置事件的组织:事件当事人所在部门领导、涉及班级班主任及政教处干事。2、报警程序:(1)所属班级班主任。(2)当事人所在部门领导。(4)校分管领导和校主要领导。(5)如需报告公安机关,须报请领导同意。3、处置措施:(1)接报后,值周领导、班主任、保卫干事等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2)校园值班人员立即按照程序向领导报告。(3)各部门领导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校领导汇报。9/37(4)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校医室或就近医院进行救治。(5)如是殴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带入值班室,其余人员驱散。(6)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救。(7)如是社会人员来校闹事,须立即拨打公安“110”,并将闹事人员扣留。4、注意事项(1)各级领导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2)处理群体性的事件的原则是: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三)被盗案件1、处置事件的组织:值周领导、案件涉及的部门领导、校分管校长。2、报警程序:(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班主任、保卫部门领导报告。(2)案件涉及的部门领导。(3)根据案情报告分管领导和校主要领导。(4)经校领导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3、处置措施:(1)接报后,保卫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10/37(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4、注意事项(1)此类案件一般内部掌握,知情者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宣扬。(2)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3)各级领导要做好安抚工作,不要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学****秩序。(四)食物中毒事件1、处置事件的组织:事件当事人所在部门领导、有关人员、校分管领导、及校主要领导。2、报告程序:(1)学生要报告班主任。(2)总务处领导及有关人员。(3)校分管领导。(4)校主要领导。(5)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地方防疫部门。3、处置措施(1)发现情况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学校火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