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章宇宙中地球(有答案).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一章宇宙中地球(有答案) 】是由【夏天教育】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一章宇宙中地球(有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一、学****目标[标 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的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学****目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知识梳理概念:不同形式的① 组成天体基本天体:② 和③天体系统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重、难点归纳四个层次:总星系、④、⑤、地月系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行星及其卫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一致的公转方向安全的宇宙环境互不干扰的运行轨道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适中的⑥ 和⑦有利的自身条件适中的日地距离三、学法点拨有生命活动必需的水和大气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普通即指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 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地球并无其特殊性;而地球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 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的特殊一员。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上为什么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节学****的重点。①宇宙是物质的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②宇宙是运动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地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太阳系具备了八大行星有一致的公转方向和互不干扰的运行轨道。②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有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引力足以保证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并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汽,水汽通过如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等形式溢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并在低洼地汇集形成了孕育了原始生物诞生的海洋。读图指导典型例题分析读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图为结构式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的从属关系或逻辑关系。该题中所表述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图1-1-1的关系。(1)写出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2)天体之间能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3)请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解析】首先要明确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关系,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正是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关系,才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宇宙中的位置,是从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中位置和从属关系来描述的。答案:(1)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宇宙)2)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位于太阳系之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宇宙由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构成。四、课堂学****目标检测一、,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 ( ) ..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 “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 ( )①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 ②自转方向一致③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④公转方向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 ,绝大多数是 ( ) ( )①天体间的距离单位 ②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③天体间的时间单位 ④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不包含地球的是 ( ) ( ) ( ) ( ) ,类地行星还包括 ( )、火星、土星 、火星、、金星、火星 、土星、 ( )、体积、运动 、温度、、大气、水 、大气、,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天体是 ( )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图,回答下列问题:3图1-1-2(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 ;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填写行星的名称),它们都属于 行星。(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 、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行星。(3)简述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其这些条件形成的原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学****目标[标 准]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目标],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述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并用实例加以分析说明。二、知识梳理太阳的主要物质组成是①和②。太阳层。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③太概念: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的现象阳波长范围:~4微米之间对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地为地球提供④资源球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的为地球上的⑤、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影主要标志:⑥。响太阳活动⑦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几率增多干扰⑧无线电通讯。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产生⑨。⑩地区出现极光。4三、学法点拨重、难点归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表现在:① 为地球提供了丰富的光热资源 ,维持着地表的温度;②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形成地球上自然景观差异的基本因子,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③ 是水能、风能、生物能的能量源泉。地球上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首先通过蒸发作进而完成了水的循环运动,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使地表因加热不均而产生气压差异,从而产生了大气的运动;④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⑤ 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这样,但过多的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地生物灼伤,给生物和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和发生在色球层上的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 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气候出现周期性的反常波动,出现水旱灾害;地震发生的周期与黑子和耀斑的出现的周期相一致。② 干扰电离层至使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现暂短的中断;③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还会在两极地球产生美丽的“极光”。典型例题分析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图,回答问题。读图指导从图中看出,纵坐标表示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横坐标代表不同的年份,时间间隔为10年。图中实线表示太阳黑子相对数、虚线表示年降水量平图1-2-1(1)两次太阳黑子极大值出现的时间间隔大约为 年,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平均超值量都具有 (选择填空)。 (2)12观测站反映出两者的关系体现出 性。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5。(3)从图中得知,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 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解析】从图中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有大约 11年的变化周期,从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年份可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 70°~80°N、157°W~81°E表现为正相关,即两者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黑子数越多,年降水量越多;在60°~70°N、166°W~41°E之间的地区为负相关,即黑子数越少,年降水量越多;在50°~60°N、177°~150°E的地区,在 1910年以前为负相关, 1910年以后为正相关。不同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程度是不一样的,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有利于掌握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天气变化或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答案:(1)11 BD (2)正相关性 太阳黑子数越多,降水量越大;反之则越小。3)降水有利于掌握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天气变化或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四、课堂学****目标检测一、 ( )①核能 ②地热能 ③水能 ④生物能 ⑤媒、石油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 ( ) ( )①纬度位置 ②地势高低 ③天气状况 ④地表物质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最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 ,正确的是 ( ) ( ) ~ ~,主要体现在 ( )①维持地表的温度 ②改变大气成分 ③决定大气降水 ④促进水和大气的运动⑤影响生物活动的范围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导致了 ( ). ( ) , 正确的是 ( ) 6000℃ ,正确的是 ( ) , 正确的是 ( ) 、越多, ( )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 ) ,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 、-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回答问题:图1-2-2(1)太阳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 、 。(2)太阳辐射的最短波长部分分布在 光区,从图中看出其波长范围大约在之间。它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选择填空)。,干扰磁针正确指示方向 , (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 光区,为 波辐射,它是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7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学****目标[标 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目标],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黄赤交角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季节的形成原因,在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区时和日界线。二、知识梳理方向、周期、速度晨昏线的作用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现象:周期①----------小时(一个太阳日)地理意义地方时的产生:经度每隔②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地水平物体偏向:北半球③偏、南半球④偏球赤道平面太阳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的直射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五带的划分运黄赤交角:23°26′点的动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四季的更替黄道平面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方向、周期、速度地球的公转⑤------------------------的变化地理意义⑥------------------------的变化⑦的产生三、学法点拨重、难点归纳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征、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判读和绘制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是本节学****的主要知识,重点是自转、公转地理意义,难点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形成了黄赤交角, 决定了地球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不同热量带中的不同的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形成差异的原因。对这些现象要进行成因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地理现象的产生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以及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黄道平面)的夹角,成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现代值为23°26′。黄赤交角的意义: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既南北回归线为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的界线,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圈)8(1)晨昏线的作用与判定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限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限为晨线。(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和极圈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图1-3-:(1)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 1个太阳日(24小时)(2) 产生地方时差异①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②时区: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 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个时区。时区的计算: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 +°)÷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为该地所在的时区③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在时间上少 24小时;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即:时刻上是东早西晚。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 =已知地点的区时 +(-)两地相隔时区数第一步: 分别确定两地的时区, 得出两地间的时区差;若两地在同侧时区, 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在异侧时区,时区数相加。第二步:若求已知区时东侧地点的区时,则将时区差相加;若求已知时区西侧的区时,则将时区数相减。即:时间上东加西减。④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 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⑤日界线:国际上规定 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两侧的时区区时(时间)相同、日期不同从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从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9图1-3-2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偏向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运动方向的右)偏;南半球向左(运动方向的左)偏。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赤道上无偏向。: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从直射点太阳向南北两方降低,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②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正好相反,即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日期的纬度位置北半球南半球极圈附近春分日赤道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一年中昼最长、夜一年中夜最长、昼最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地夏至日北回归线最短的一天;纬度短的一天;纬度越高区为极昼;南极圈上及越高昼越长昼越短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一年中昼最短、夜昼长夜短,是一年中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范冬至日南回归线最长的一天;纬度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围为极夜;南极圈上及越高昼越短天;纬度越高昼越长其以南的范围为极昼(3)四季的更替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的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天文含义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第一章宇宙中地球(有答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夏天教育
  • 文件大小1.24 MB
  • 时间2024-04-15